共富工坊越办越好 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焦宏昌
在兰考县,共富工坊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星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道路。1月4日,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来到兰考县,探究“小工坊”如何托起村民家门口的“共富梦”。
在考城镇南李庄村编号003的共富工坊内,李俊星正熟练地编织着中国结,周围的妇女和老人也在忙碌着。李俊星说:“我以前在开封做网上食品销售,如今在家门口创业,既能照顾孩子和老人,又能赚钱,附近村民在我这做工,每人每天也能挣到近50元,大家都干劲十足。”像李俊星这样通过共富工坊实现顾家与赚钱两不误的村民,在兰考还有许多。
在南彰镇王茂店村,村党支部书记王福建说:“我们村以前有不少闲置厂房和老村室,通过‘六个一批’的方式,都被盘活利用起来啦,现在都变成了能赚钱的共富工坊。”据了解,兰考县在利用现有标准化厂房、帮扶车间的基础上,通过“六个一批”盘活了村内闲置厂房53座、旧小学和老村室等空闲场所39处、改造提升空心院31处。
在共富工坊的建设过程中,兰考县对全县共富工坊统一标识、统一授牌,并“一对一”指导改造厂房,提升水、电、路等配套设施,明确安全、规范、物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全力确保共富工坊安全生产,持续规范化运营。
记者走进南彰镇一家与电商合作的共富工坊里,负责人宋国起兴奋地说:“我们通过‘电商+N共富工坊’的合作模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和短视频推广,产品知名度大大提升,销售渠道也拓宽了。”兰考县依托共富工坊丰富的产品类型和源头价格优势,建立电商与企业、农户共联共帮机制,选取10个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作为试点,开展电商培训15期2724人次,培育销售主播49人、运营11人。
仪封镇代庄村党支部书记代玉建介绍,共富工坊推出劳养结合新模式。在幸福照料中心等场所,老人在享受服务的同时,可以参与手工编织、配件加工等工作。在此模式下,兰考县各乡镇(街道)将共富工坊盈利的20%用于场地运营,有效激发了农村养老服务的活力。
此外,兰考县还积极探索“共富工坊+积分赋能”模式,将共富工坊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
一位在共富工坊就业的村民告诉记者:“我们每完成100元订单,就能获得10积分,1积分就是1元呢,在乡村积分兑换点可以换不少生活用品。”这一模式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兰考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张珂介绍,为了让共富工坊更好地发展,兰考县以3—5个行政村为单位,设立村级共富工坊就业工作驿站,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介、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去年以来,兰考县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61个班次3973人次,为工坊提供成熟劳动力1528人。同时,在营业执照审批、消防验收、环保验收等手续审批过程中,开通绿色通道,落实乡土人才返乡创业激励政策,按规定享受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为共富工坊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针对闲置厂房盘活项目效益好、带动成效显著的,优先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按照新购置设备最终投资额的30%进行奖补。对于运营效果差、吸纳就业能力弱的共富工坊,则通过重新招商、重新培育完成优势再造。
“兰考县通过‘小工坊’,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共富之路,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相信在未来,兰考县的共富工坊会越办越好,共富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张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