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什么是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时间:2025-01-10 来源:农民日报 阅读次数: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genomic selection,GS)的思想是Meuwissen等学者于2001年最早提出来的,具体是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群体进行研究,定位到控制某个目标性状的基因,然后通过序列辅助筛选或者转基因的方法来选育新的品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可以获得高准确度的育种值,它主要利用的是连锁不平衡信息,以保证利用标记估计的染色体片段效应在不同世代中都相同。目前,正在绘制鸡、牛、猪、羊等家畜基因组序列图谱及SNP图谱,基因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标记,确保了有足够高的标记密度,而且由于大规模高通量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技术也相继建立和完善,使得全基因组选择方法的应用成为可能,并且将成为一项新的育种技术。

  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olecular marker assistant selectionbreeding,MAS)相比,GS技术存在很多优势,首先,它能准确估计所有的遗传和变异效应,而MAS只能对部分遗传变异进行检测,并且容易高估其遗传效应。其次,GS显著缩短了物种的世代间隔,大幅度提高了畜禽选育的遗传进度,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最后,GS有效克服了一些MAS难以测定性状的困难,扩大了育种范围,可靠性大大提高。

  尽管GS能显著提高畜禽选育的遗传进度,但仍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标记类型和结构、标记密度和标记间的连锁不平衡程度、表型世代数、性状的遗传特性、世代间隔距离等,因此,在育种过程中,科学家必须通过大量标记和筛选,确定最优遗传性状后才能进行试验,以保证选育的最优性和高效性。

  由于GS技术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并可缩短世代间隔等优势,近几年来,其已成为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在畜禽育种中大量应用。例如,通过该技术已选育出产奶量高、品种优良的奶牛,以及繁殖力、饲料利用率、肉质等性状显著提升的肉鸡、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