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域源起地”到“全域引领地”——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千万工程”实践启示录
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美好生活中心。 丁力 摄
萧山区进化镇欢潭村一景。
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一景。
萧山区所前镇三泉王村研学体验活动。
萧山区戴村镇沈村村举办山地马拉松。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萧山区农业农村局提供
走进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的梅林村,现代感和科技感扑面而来。哪儿能停车、哪边上厕所、景点看什么、有啥土特产,二维码一扫便知。再看洋气民房,围墙矮化后,外头好景致与庭院好装扮相映成趣。早在20多年前,村里就高起点规划实施了工业厂区、农业园区和住宅楼区的“三合一”新农村建设,一条条整洁通达的村道,将生产生活区域有机串联。
这其中,有一条从南到北的村道十分特别,路牌显示其名——源起路,背后则是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时光拉回2002年12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梅林村调研,看到一幅“村美、业兴、民富、人和”的图景,他提出“要建设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小康示范村镇”。几个月后,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从一个村,到一个省,再到“一国之治”。徐徐展开的蓝图下,之江大地万千村庄的命运就此改写,“千万工程”更深刻影响了中国乡村的未来走向。梅林的一域之变,同样映射在萧山全域之中。因钱塘江铸就潮文化,将“奔竞不息、勇立潮头”基因刻在骨子里的萧山人,不忘初心,孜孜求新。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调研萧山。萧山始终牢记嘱托、接续奋斗,“千万工程”实施的前20年,一以贯之抓落实、一马当先作示范,站在21周年崭新起点上,又高标准谋篇布局,推动“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美好生活”加速转变,打造中国城乡融合标杆地、浙江“千万工程”引领地、杭州都市乡村实践地。
全域美:点上有盆景,面上有风景
萧山何止梅林村。王润东是萧山区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区长,在他看来,“千万工程”深刻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美好环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公共服务。因此,萧山既注重“点上盆景”的打造,更注重“面上风景”和“全域美景”的升级,让每位村民都能享受美丽成果。
临水而建的中式岳园、中西合璧的老洋房、鳞次栉比的马头墙……在萧山南部,有一千年古村,相传南宋岳飞抗金路过时,饮潭水而欢,因得此名欢潭村。眼前景象,并非与生俱来,欢潭村党委书记梅李栋相告,昔日因污水乱流,村庄被戏称“破大船”。
借着“千万工程”东风,古村凤凰涅槃:污水截污纳管,彻底解决污染难题;面对乱建乱搭、垃圾丛生,“减法”先行,拆除各类违法搭建,重塑“一湖、两街、三溪、四塘、五桥”村落布局,实现破茧新生……如今,其已是国家AAA级景区,全区首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的名号实至名归。
放眼全域发展脉络,欢潭村的变革史足以洞悉萧山乡村的变迁史。波澜壮阔的21载时光里,以六到七年为一个单元,可将萧山推进“千万工程”划分为基础整治、精品提升、全域提升和示范引领四个阶段,一笔一划勾勒此番盛景,从而为“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写下有力注脚。
萧山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颜泽平深有感触道,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千万工程”长久生命力的基础保障。21年来,全区上下紧紧揪住“书记抓、抓书记”这个关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尤其是2018年以来,出台近30项“一揽子”政策文件,累计安排了42.9亿元财政资金,有效统筹“人、钱、地”要素资源,这才有了全域美的底气。
这种大美不仅体现在空间概念,更在内核之中。对此,萧山有个重要理念,将重塑绿色生态、打造全域景态、构建百村百态、保护肌理形态进行“四态合一”,推动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公厕综合整治等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全覆盖,联动开展庭院美化、降围透绿等工作,从而构建“一户一处景、一路一幅画”的大美格局。
据了解,到2024年底,萧山已实现了区级基础型未来乡村全覆盖,区级提升型未来乡村占比超3/4,累计创建省级和美乡村158个、省级未来乡村17个、市级未来乡村51个。如何更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该区再度创新,改变了以往建设任务下达模式,树立“择优比选”风向标,拓展打造66个引领型村庄和13条未来乡村组团振兴示范带,全面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延伸、基层治理提质,目标到2027年实现和美乡村高水平全覆盖。与此同时,萧山又以全省首批和美乡村试点为契机,系统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推动村容村貌从“大建大美”到“精建精美”提升。
生活美:既讲环境美,更求服务优
萧山是座个性鲜明的城市,经历了G20峰会、杭州亚运会“双会”洗礼,身上的国际化、现代化气息愈发浓厚。但萧山的乡,又是大都市的乡:全区仍有335个村庄,近40万人居住生活在农村,寄托着无数人的原乡记忆和情感纽带。因此,“有城有乡、城中带乡”是萧山推进新时代“千万工程”的最大实际和最强优势。
另一严峻现实是,作为常住人口超过210万人的“超级大区”,萧山所面临的工作任务、群众需求和利益主体之复杂程度,非一般地区所能比拟。因此,其思考必须更超前,对于“千万工程”的理解也更深刻:要把这一工程作为萧山从县域向都市全方位转型的战略抓手,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
也因此,以“千万工程”为统领,更好牵引城和乡、条和块、软和硬之间的关系,做到城乡一体谋划、资源一体配置、工作一体推进,此种理念无处不在,并且嵌入各个环节。而最终成效如何,重要检验标准之一就是老百姓的获得感。直白讲,必须印刻在美好生活里。
“你看,咱们村就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才1590人,服务人口近1.5万人,有大小企业79家。”新塘街道新丰村党总支书记侯潮平用“四多两难”形容曾经的困境——企业多、外来人口多、出租房多、矛盾纠纷多,环境整治难、社会管理难。“村中有企、村边有居”,就是鲜明特征。
现在,村里的中心区域建起了功能齐全的民生服务中心,配备医疗、养老、文体等各色服务,形成15分钟生活便捷圈。在停车位的使用上、共享食堂的用餐上,新老村民一个样,这缘于村里秉持“来了就是新丰人”的理念,努力把“外乡人”变成“自家人”。侯潮平说:“食堂还为不回家过年的‘新村民’提供年夜饭,不仅拉近了情感距离,也增进了新老融合。”
以新丰村为缩影,过去20多年,萧山紧紧牵住“城乡一体”这个“牛鼻子”,有效延伸城市配套设施和优质公共服务,深化教共体、医共体医联体、康养联合体建设,村村通公交、通燃气、通快递,创新“智慧养老”、实现“小病不出村”,致力于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上从“有没有”“好不好”向“一体化”“均等化”转变。
据萧山区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专班负责人介绍,如今,经过清单化梳理,全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全覆盖工作已完成32项,另外还有17项正在推进中。
产业美:既生态宜居,又产业兴旺
什么是乡村美学;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乡村运营人才如何发挥作用……今年以来,在萧山区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专班的组织下,一场接一场的“潮学堂”头雁班暨“乡村TALK”线下沙龙持续举办。大家齐聚一堂,围绕每期话题畅所欲言,碰撞火花,凝聚共识。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转化途径无不指向产业。
如果说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破题,让萧山发展更均衡,那么“收入差距”的缩小则直接映照在村集体和老百姓的账面上。一直以来,萧山追求村强民富的“内外兼修”,截至去年底,全区所有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突破12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万元,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55。
抓环境面貌或许很快立竿见影,可抓经济指标,却需要各显神通、久久为功。对此,萧山充分挖掘特色禀赋资源,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各具辨识度的特色产业。因为毗邻大都市,传统的农业与乡村形态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创意农业、山水游乐、运动越野、购物休闲等相互交融,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再到卖生活方式。
金秋时节,临浦镇横一村既是村里人的农园,更是城里人的公园。曾经籍籍无名的小村庄,在“千万工程”的吹拂下,从传承600余年的方顶柿上找到突破口,打出“柿子”“稻子”“院子”三张金名片。臭鸭棚变成咖啡馆,灌溉水渠上架起了稻田小火车,昔日的苗木基地管理用房化身研学基地,机耕路修成了健康跑道……如今每到周末,就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涌入。
“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一下翻了10倍!”横一村党委书记傅临产说道。游客多了,村民何愁没钱赚。沿着稻田一侧,一家家民宿、农家乐、茶馆、小卖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网红经济”和“乡土制造”相互赋能。
村庄奔“富”,百花齐放,在萧山,另有一支特殊的队伍显得更加有力,那就是民营企业家队伍。早些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他们洗脚上田,走向了工业化,走上了国际舞台,如今在乡愁的感召下,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又陆续回到村庄、回到田野,开始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开启了兴村又兴企的第二次创业浪潮。萧山则因势利导,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将民企下乡作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一条新路径。
被浦阳江、径游江、凰桐江“三江”水系环绕的浦阳镇,就因为“传化集团”的到来,变得生机勃勃。2022年6月,“谢径安·传化农创村”正式开工,基于浦阳镇谢家村、径游村和安山村,探索“政企村农”多主体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截至今年11月,直接带动三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1370万元,增加300余个村民就业岗位。
既要生态宜居,更要产业兴旺。萧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姜永柱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推广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等发展模式,积极引育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的“乡村CEO”队伍,建立“农创客”基地、村级闲置资源资产共享平台等载体,建设引入一批牵引性强、有利于生产消费双升级的现代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持久美:既要一时美,更求长久和
走进益农镇群围村,沿着彩虹步道,门口有“菜园”,出门见“花园”,远望是“田园”,整个村如同“和美家园”。一边走,村党总支书记郑剑锋一边感慨:“美丽乡村三分在建设,七分靠管护,一时美容易,持久美很难,关键在于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对此,群围村有个“三每行动”,核心要义就是发动群众力量,激发深度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即“每天半小时”全民参与,整理房前屋后;“每月一排名”机制管理,颁布庭院评比红黑榜;“每年五十万”以奖代补,把聘请第三方的保洁费转化为村民福利,用于日常奖励。由此,村里人人都是保洁员。有了这一行动,村里的年环境整治费从43万元下降至不足20万元。
生态宜居也好,产业兴旺也罢,都需要好环境作底色。从“怎么建”到“怎么管”,萧山优化思路,通过制定工作导则、规范标准和激励政策,构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去年8月,先在益农镇全域和27个村试点,一年下来,益农镇的长效管护开支下降约26%,27个试点村则下降约10%。以新街街道盈中村为例,依托“种苗芯片·醉香花海”市级共富带建设契机,该村与邻村共用环卫设备,既提高了使用率,又避免了重复投资。
在萧山区委副书记李军看来,新时代“千万工程”打造的不只是“物的新农村”,更是“人的新农村”,要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尤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民呼我为”机制,迭代优化“民情双访”,不断激发广大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推动“自上而下”单向发力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奔赴全面转型。
对此,萧山“一软一硬”各有招数。一方面,营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新风尚,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另一方面,打造和谐和睦治理新范式,尤其注重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乡村治理,推广“积分制+清单化”,并首创“智慧印章”管理系统,以智慧化手段为乡村基层治理注入“廉动力”。
据了解,在前期试点基础上,萧山专门申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地方标准,目前已通过审批立项。接下来,该区将系统化建立健全一体化、智能化长效运维管护机制和风貌管控机制,始终呈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整体大美”的乡村好风景。
共富美:命运共同体,绽放满园春
一枝独秀不算美,百花齐放春满园。2021年3月,瓜沥镇成立“1+4+1”的大梅林共富联合体党委,以梅林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共富。胡军其是瓜沥镇八里桥村的党总支书记,其另一身份是联合体党委书记和大梅林强村公司董事长,负责牵头建设、经营和管理瓜沥镇“千万工程源起地”示范带。抱团后,胡军其充分感受到新力量。
记者前往采访时,正值稻田冬闲期,百亩连片稻田里摆着一个个独具匠心的造型,皆由晚稻秸秆制成。依托大梅林共富联合体建设,当地以稻米产业为基础,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研学课程、策划主题活动,把人气转化为“财气”。十年前,村里还发不起工资,去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了457万元。
新的时期,萧山推进“千万工程”的导向更鲜明:建设、运维、运营一体推进,加速从各自为战转向片区组团。前期,通过高标准规划设计,根据各个镇街的资源禀赋、空间格局、特色产业、建设风格等,萧山推出了13条未来乡村组团振兴示范带,形成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定位。如此一来,无论招商,还是运营,全都围绕定位,变得有的放矢。
在这一轮的建设中,萧山更强化运营前置理念,充分考虑资源开发和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维护等全流程关键问题,通过招商引资前置、资源开发前置、配套设施前置,避免盲目规划建设。在具体落地运营上,则鼓励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专业运营团队、强村公司等多元主体参与。
这条道路是由实践总结而来,其为戴村镇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近几年,戴村镇持之以恒锁定“郊野运动小镇”这一IP,挖掘存量资源,招引了云上滑翔、户外运动公园、高空秋千等19个相关业态,再补足综合性游客接待中心、餐饮、住宿等短板,新引进遐也咖啡、扶栖仙庐、佛山吃鸡、湖畔露营等新项目,彼此间正好珠联璧合。
在戴村镇,这条未来乡村组团振兴示范带,又名“生态沉浸运动区”,以佛山村为龙头,从点到面,发展版图一下扩大,再带动其他村以资源入股,通过村企合作,实现收益分成,彼此形成“命运共同体”。以佛山村的商业街和旅拍城堡项目为例,联合周边6个村,采取“运营+资金”双前置模式,年均保底增收可达85万元。
村与村之间,有的是优势互补,有的属于以强带弱,还有的则是强强联合。为了让这种组团式从“物理组合”实现“化学反应”,萧山更是强化顶层设计,立足高标规划设计、组团协同发展、服务治理创新、多方合力推进与规范标准打造,强化推进机制、政策资金、利益联结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核心极—示范带—辐射圈”梯度引领的乡村发展圈层模式。
这是一场深层次变革,也改变了乡村发展格局,最有力证明之一就是,投资和人才的“入乡热”。据统计,萧山已立项实施的6条未来乡村组团振兴示范带,总投资约8.47亿元,其中社会资本投资约7亿元,占比超八成,累计引入新业态53个、串联业态106个,为当地群众新增就业岗位810个,吸引乡创青年229人,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经营性收入1226.4万元。
目前区级层面上,萧山已专门成立运营平台,“四两拨千斤”地盘活资源、带动产业、集聚人才,以10镇14村为试点,开展统一的运营计划、线路开发、品牌营销等。聚焦人才变量,该区还实施村社干部头雁领航工程,启动“兴乡人”计划,设立“千万未来乡创学院”,开展青年人才乡创人才实训营培训。在一系列举措和一大帮人才的带动下,各具特色的乡村IP正茁壮长成。
眼下,萧山强村富民展现强劲动力。截至今年10月,全区42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总收入20.71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经营性收入16.75亿元、同比增长14.8%。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收入45457元,同比增长5.5%,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到1.50。根据计划,到2027年,萧山所有村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将超过1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6.5万元。
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孙旭东表示,对标省市关于共同富裕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将继续坚持改革赋能,加快城乡融合,打造更多具有萧山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奋力谱写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萧山篇章,同时发扬“千万工程”重要源起地的先行优势,努力塑造“千万工程”看浙江、浙江经验看萧山的引领态势,真正让“一域源起地”成为“全域引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