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羊何以卖出双份钱 ——从孟津新农人符建忠生态养羊看融合发展之道
□黄红立 许金安 李涛 文/图
高素质农民培育优秀学员风采
一只活羊卖600多元,做成烤全羊卖了1200元,收入翻番!
11月17日晚,洛阳市孟津区常袋镇石碑凹村羴鑫家庭农场,送走最后一拨客人,农场负责人符建忠和农场工作人员卫利红复盘周末餐饮接待情况:接待96人次;宰杀湖羊8只,其中现场烤制、炖煮4只。
符建忠在生态养羊的同时进军餐饮业,走上了融合发展的道路,不仅提升了农场效益,还带富了一方百姓。
生态养殖
守好食品安全“第一关”
1963年,符建忠出生在石碑凹村,高中毕业后先在洛阳市食品公司工作,1985年入职“中国一拖”。
“三点一线,特殊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想回农村呼吸新鲜空气!”2013年,符建忠辞职返乡。
抗病能力强、生长发育快、饲料转化率高,湖羊的诸多优点让符建忠动了心。
当年10月,他和朋友出资100余万元,在村中一废弃养猪场开始养羊,100只3个月龄的母羊是他们的“基本盘”。5个月后,98只母羊产仔,仅有500平方米的养殖棚不能满足需要。
2014年5月,朋友因故退出,其后符建忠与村委会达成协议,租赁32亩土地建设家庭农场。他拿出6亩多建设了养殖场、仓库和生活用房,其余26亩栽种了苹果、樱桃、梨、柿子、葡萄等。
从农场建设初期,符建忠就坚持品质至上,他要以质取胜。
农场在湖羊繁育方面采取自然交配、母乳喂养;改“一年两窝”为“两年三窝”,减少母羊怀孕次数;用秸秆、豆粕、玉米等不含添加剂、防腐剂的饲料喂养。
此外,农场还与河南科技大学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成功繁育了品质更优的湖羊和萨福克羊杂交体萨湖羊。
在此基础上,符建忠还在饲料中添加酒糟、中药渣等,给羊补充矿物质和有机物等,增强其免疫力、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其羊肉品质,即使农场羊肉每斤高于普通羊肉7元,采购者仍络绎不绝。
苦练厨艺
让顾客品尝到特色美食
羴读“shān”,意同“膻”。
“虽说农场叫‘羴鑫’,但羊肉一点也不膻,老符手艺不错,时令蔬菜新鲜,整桌菜色香味俱全!”到农场用过餐的顾客都会有这样的评价。
自从符建忠养羊后,就很少回市区居住,饭菜都要自己做,这也成就了他的好厨艺。
2016年,农场存栏最多时有1000只,年出栏1100多只。养羊与养猪一样都有周期性,“贵的时候三个月龄羊羔值1000元,便宜时只能卖200元。”符建忠不得不缩减养殖规模至500只。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后,消费乏力,餐饮萧条,养殖业受到影响。
如何突围?符建忠的忘年交、40多岁的贾志勇出了一个“金点子”,让农场柳暗花明。
贾志勇也是孟津区的一个养殖大户,几乎与符建忠同时开始养殖湖羊。贾志勇中医学专业毕业,之前常年在青海牧区工作,对羊肉、牛肉制品有一定研究。
“咱生态养殖,肉质也好,为啥不推出自己的餐饮呢?”两人一拍即合。
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他们苦练厨艺,推出烤全羊、烧羊排、焖羊肉等,配以农村时令蔬菜、瓜果,一经“开火”,好评如潮,回头客越来越多,成为农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只羊能卖600多元,烤全羊能卖1200元,收入翻番!”符建忠说,养羊、餐饮接待、有机肥生产、水果种植,农场实现了融合发展,抵补了养殖周期率冲击,走上了生态循环之路。
石碑凹村监委会副主任张战义说,自从农场落户后,村里没了禁烧压力,村民要么用秸秆卖钱,要么拿秸秆置换有机肥。
除农场自用外,有机肥还供应周边花卉、果蔬种植1300余亩,年均消耗农作物秸秆1000多吨。
热心公益
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天
羊肉好吃、菜品地道,农场餐饮从开始做到生意火爆,也就用了一年多时间。
其中的重要的原因是,除了食材生态外,还在于符建忠从繁杂的养殖环节脱开了身。
在农场,除了卫利红在餐饮部帮忙外,养殖部还有2名“特殊的助手”——残障人士:60多岁的五保户王某和46岁颜某。机缘巧合,2020年前后,两人几乎同时来到农场。
“养羊看似简单,其实是个技术活。”符建忠说。他耐住性子一遍遍地教,开粉碎机、搅拌机等涉电器、机械方面的活从来不让他们干。
“难兄难弟,自己吃啥他们吃啥。”符建忠心善,多次带颜某到市区修补牙齿,请医生到农场给王某看病。
如今除接生、防疫外,王某和颜某基本能“指到哪儿干到哪儿”。他们的待遇是吃住免费,第一年月工资1500元,如今每月2500元。
其实,早在符建忠创业之初就曾用过一名五保户。符建忠说,只要自己有饭吃,就不会让他们挨饿。
助手“上路”,让符建忠有更多精力研究菜品。
符建忠说,自己从事的生态循环养殖,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他将不忘初心,养好羊、做好菜、当好人。
一个生态农场,一道特色美食,一种生活方式,符建忠的生态循环养殖纯粹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