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智库报告》发布会 塑造“千村引领”优势 呈现“万村振兴”气象
会场场景
颁发牌匾
网络直播让猕猴桃走上“云端” 刘禾 摄
西峡县回车镇垱子岭村新貌 曹波 摄
西峡县寨根乡千亩香菇基地 刘鹏 摄
编者的话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西峡县在践行“千万工程”过程中,立足山区实际,探索出“党建引领、规划先行,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为全省提供了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总结、推广价值。
11月10日,《西峡县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智库报告》发布会在郑州举行,本报以四个版面集中报道西峡实践,助力我省乡村全面振兴。
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贡献更多南阳力量
□南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周华锋
南阳古称宛,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38万人,是河南省面积最大、户籍人口最多的省辖市。南阳山川秀丽、物产丰富,地处秦岭淮河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也是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素有“中州粮仓”之称。作为传统的“三农”大市,南阳市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潜力大、后劲足。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抓手,按照片区化建设、组团式发展的思路,着力建设田村一体、产村融合型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当前,全市31个村入选河南省首批两百个乡村振兴核心村设计范围,累计创建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镇36个,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422个,建成美丽小镇96个、美丽乡村805个、“五美庭院”63.4万户。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正在南阳大地徐徐展开。
长期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南阳经济建设工作高度关注、给予厚望。10月12日,全省学习应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山区片区现场会在西峡县成功召开,李酌副省长对西峡县片区联动、组团发展、城乡融合经验探索给予充分肯定。此次省委党校、河南日报社高规格联合主办的《西峡县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智库报告》发布会,既是我省深入学习应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实际行动,更是对南阳乡村建设成果经验的高端推介。衷心希望省委党校、河南日报社充分发挥智库优势,进一步在全省总结完善推广西峡经验,推动“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在南阳大地落地扎根、枝繁叶茂,持续助力我省乡村全面振兴。同时,热切期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南阳、关注南阳、支持南阳,用你们的智慧、用你们的妙笔和多彩的途径宣传西峡经验、讲好南阳故事,全面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南阳实践迈向更高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发布会为新的起点,认真研究落实各位领导、专家的真知灼见,加快建设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宜居乡村,普惠发展、和谐完善的宜业乡村,文明有序、和衷共济的和美乡村,努力在深化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富民产业发展、激活乡村发展活力的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在全省前列,为实现“千万工程”经验在中原大地落实、落地贡献更多的南阳力量。
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一顾惊艳,感触山水之美;二顾倾心,感悟文化厚重;三顾忘返,感受康养之乐。我们诚挚地邀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界朋友多到南阳走一走、看一看,指导南阳的工作,并进一步感受南阳之美,助力南阳乡村振兴。
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西峡方案”
□中共西峡县委书记 马俊
西峡县总面积3454平方公里,为河南省第二区域大县,辖19个乡镇街道296个村(社区),总人口49万人。全县区域面积85%为山地,人均耕地不足0.7亩,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近年来,我们立足山区特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着力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探索出一条“片区联动、组团发展、城乡融合”的山区“千万工程”新路子。
一是片区联动,布局乡村发展新蓝图。加强片区规划。西峡县综合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因素,划分“1+4+N”个示范区,“1”即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4”即香菇产业区、猕猴桃产业区、中药材产业区和文旅产业区;“N”为各乡镇至少建设1个乡村振兴产业园,形成“先导引领、四区并进,功能互补、服务共享”有机协同效应。统筹整合资源。我们强化三产融合先导区引领功能,创新“投融建运管”机制,跨镇域、跨村域资源互补,联农带农,抱团发展。全县4.8万户16.6万人从深山偏远村落搬迁到中心村、集镇和县城居住,实现了产村融合、产镇一体、产城互促新格局。加强示范创建。全县国有企业融资2亿元,参与39个省市级示范村建设,创成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和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各两个;培育“四美乡村”51个,带动创建“五美庭院”2.2万户,呈现和美乡村新面貌。
二是突出重点,绘就和美乡村新篇章。聚力聚焦乡村产业。全县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建立“菌果药旅”产业链链长制,合力推动特色产业扩链、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香菇产业近十年累计出口创汇110亿美元,建成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猕猴桃产业产量、效益均居全省第一;山茱萸年产量4000吨,居全国第一位;已建成17个开放景区,3万余名农民吃上了“旅游饭”,“菌果药旅”产业综合效益360亿元,全县80%以上群众80%以上的收入均来自这四大产业。重抓重推乡村建设。积极开展“六清”“六治”行动,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各乡镇集镇建成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厕所革命”改厕5.8万户,改厕户占常住户的95%。“十二五”以来,实施水、电、路、通信等乡村建设项目16大类78个,累计投资112亿元。落实落细乡村治理。我们同步推进“五星”支部与标兵村镇建设,开展移风易俗,以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化治理,划分五级网格17647个,配备网格员4688名,公众安全感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第一。
三是创新机制,凝聚和美乡村新合力。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西峡县出台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设立菌、果、药三大产业发展基金,创新“菌贷通”“果贷通”“药贷通”金融产品;组建农业品牌运营公司,推出“西峡贝贝龙”“中国人的阳光金果”等品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发展电商企业286家,交易额达166.4亿元;鼓励抱团发展村集体经济,组建乡村共建联合社,成立一批强村富民公司,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超过45%。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全面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小手拉大手”活动,落实“周四村庄清洁日”和“村民议事”制度,试行垃圾有偿服务收费机制,引导村民参与“六清”“六治”行动,“五美庭院”创建率达65%以上,全县农民群众32.8万人(次)积极动手参与环境整治,占全县常住劳力的9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发布会为契机,紧紧围绕“民富县强、幸福西峡”工作主线,充分运用会议的丰硕成果,认真吸收专家的真知灼见,广泛借鉴先进地区的理念做法,持续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峡方案”“西峡样板”,争创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实践示范基地县,为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更多西峡力量!
学用“千万工程” 西峡乡村蝶变
□河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陈明星
10月份,我和同事们与河南日报的同志一起组成联合调研组,就西峡县践行“千万工程”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在就调研情况做一个介绍,并正式发布专家调研成果《西峡县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智库报告》。
我们知道,“千万工程”是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逐渐向农村公共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包括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这些领域逐渐拓展,探索出一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全面振兴乃至建设美丽中国的一条科学路径。近年来,西峡县依托农业和生态资源优势,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带动了“一优三美五提升”,“一优”即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三美”即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相融合,“五提升”是指乡村产业发展能级、乡村治理效能、乡村发展底色、城乡融合水平以及农民生活品质的全方位提升,探索出一条“片区联动、组团发展、城乡融合”的山区县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路子,这对于全省片区化、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有一定的启发价值和借鉴的意义。
一、西峡县践行“千万工程”的主要成效
人居环境提升方面。西峡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70%,创建了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上,西峡县“菌果药旅”四大产业年产值超过360亿元,食用菌和猕猴桃连续两年实现量价双升,全县80%以上的群众8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这四大产业,成为强县富民的强引擎。此外,西峡县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香菇出口县、最大的山茱萸生产基地,年产量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还有,在乡村旅游上,西峡县也成功创建为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县。
农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方面。一是体现在乡村环境的舒适度、便利度逐步提高,西峡县110个村20万村民享受到一元公交票价服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万元,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两千多元、四千多元。二是乡村吸引力的持续增强,西峡县五大示范片区吸引了1600多名“归乡人”,留住3.5万名“原乡人”,招引了3.7万名“新乡人”,“八千闽商闯西峡”现象也体现了他们抓好营商环境取得的显著成效。
城乡融合方面。创新驱动更加充沛。西峡县有30家省级以上的工程技术中心,培育了32家龙头企业、538家产加销企业,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超过了75%。产村、产镇、产城融合不断深化。四个产业区建成乡村振兴产业园,村里建有富民加工产业园和工贸小区,农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到45%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57%,在南阳市所辖市县居于首位。
绿色发展方面。“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的效益在西峡持续显现,形成了增绿、增效、增收的良性循环。目前,西峡县森林覆盖率超过了80%,形成了林药一体、林药套种等新的林经济业态,3万多名村民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
乡村治理方面。深入推进数智化,西峡县1.8万户城乡居民全部注册使用村镇数智平台,全科网格化体系持续建全,特别是以“警司访+”工作机制来推动乡村事务前置化解,就地化解90%基层矛盾,建成了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二、西峡县践行“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
第一,坚持规划牵动,统筹谋划科学布局。西峡县制定了总体规划,包括县乡村三级规划体系,还有像香菇、猕猴桃、中药材三个百公里产业长廊,以及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等专项规划,特别是规划设计了“1+4”产业发展的五大示范片区(中部三产融合示范先导区、“菌果药旅”四个产业区),着力打破镇村地域限制,连片规划、连片建设、连片运营。同时,坚持产业带动,统筹发展“菌果药旅”,稳菌固果、壮药强旅,建立了“菌果药旅”产业链链长制,扩链、延链、强链、补链,做大“菌果药旅”四大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做优农、文、旅融合发展,特别是规划先行、运营前置的业态植入,重点发展景区周边乡村游,最后形成点上出彩、线上成锦、面上开花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格局。
第二,坚持示范推动,全域提升镇村的颜值。西峡县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上强化统筹推进,把人居环境提升和文明村镇、森林城镇建设等结合起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
第三,坚持党建领动,落实落细乡村治理。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党建引领全科化的治理,整合“警司访”资源,建立“警司访”矛盾化解机制。强化四治融合,发挥“一约四会”的作用,特别是推进“支部+网格+党员”的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仅仅靠地缘联户的局限和限制。另外,依托积分制设立“红黑榜”,以乡村熟人社会来激发群众自觉的向上、向善、向好。
第四,坚持机制促动,推动实践常态长效。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五大示范片区建设专班,分别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督导检查机制,把和美乡村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进入一并考核。创新工作机制,重点破解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点多面广、活多事杂、前整后乱、干部干群众看等突出问题,在扫干净、保持住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再提升。创新多元参与机制,特别是群众筹一点、乡贤捐一点、村组贴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帮一点,建立了多元投入机制。
第五,坚持数智驱动,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产业上注重产业链和数字链的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数智乡村建设,加强乡村的数智治理,坚持“网络+网格”双网共治,因村制宜建设了党建引领全科网络化的信息平台和村镇数智乡村服务平台。
三、西峡县践行“千万工程”的启示和思考
一是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充分尊重规律务实重干不折腾。在西峡调研期间,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西峡长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这一点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很难。西峡之所以可以做到这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规划引领,确保发展方向不偏离,资源配置更合理,发展步伐更稳健。实践证明,“千万工程”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和实事工程,也是切口虽小,但能以小见大来实现以人居环境的优化提升来带动人文环境乃至营商环境综合优化的系统工程。所以说,践行“千万工程”需要始终保持久久为功的战略定位和历史耐心,既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动乡村发展由连点成线向强面拓片提升,同时又要注重循序渐进和适度超前相结合;既量力而行,稳扎稳打,同时尽力而为,顺势赶超。
二是如何塑造城乡融合新格局,全方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因为“千万工程”不仅仅是农村环境的整治,更是面向农村、扎根农村,含从生态环境到营商环境、从城乡割裂到城乡融合发展、从摆脱绝对贫困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说,需要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系统的考虑,强化县域产业、产村、产镇乃至产城全方位融合,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技术要素向农村流动,全方位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发展的能力。
三是必须优化县乡村工作体系,全面激发干群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县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塑造内生动力也是激发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如何协调县乡村三级,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使命,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西峡县的实践也表明,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县级的空间非常巨大,同时乡村两级作为的空间也很大。所以说,需要按照县域治理“三起来”和乡镇工作“三结合”的要求,根据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统筹谋划,优化县乡村工作体系,促进县域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充分调动农民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广大干群“敢为敢闯敢创敢守”的干事创业的活力,形成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
四是如何强化政府与市场协同,因地制宜创新实现机制和路径。创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是改革的全过程,西峡的实践也充分说明,要强化政府主导,要搭好平台、建好载体、做好保障,做好引导者和服务者,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持续释放乡村发展的活力。同时,要坚持运营前置的理念,围绕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等关键问题,把运营管理这个环节提前考虑进去,探索适合本土发展的长效运营机制,确保乡村建设的落地和可持续经营。
五是如何有效统筹发展与安全,落实要素保障和底线红线的要求。因为发展和安全越来越重要,也是“一体两翼”,在“千万工程”实践当中更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践行“千万工程”,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强化资源要素的保障,包括人才、土地、资金、技术等各类资源要素在乡村如何整合运用。同时,要坚守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守牢很多红线和底线,比如生态红线、耕地红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等,切实提升乡村的防灾减灾能力和乡村发展的韧性。
最后想说的是,“千万工程”是不断迭代升级的,西峡践行“千万工程”的实践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最后,祝西峡的乡村如同西峡的整体一样,西峡美、惹人醉、不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