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气温下降6℃~8℃ 今日冷空气抵达我市
本报讯(记者 周梦)11月3日,我市天清气爽,阳光温暖舒适,全市大部最高气温在24℃上下,不少人利用休息日,走出家门,享受秋日暖阳。今天伴随着工作日的开启,冷空气也抵达我市,最高气温较前期下降6℃~8℃,寒意来袭。
据气象部门预计,受冷空气影响,11月4日至5日,我市有一次大风降温天气过程,在风力和降温的双重作用下,体感温度比实际气温明显要低,风寒效应明显,秋裤、棉袄等抗寒衣物将成为我们穿衣的主流。具体预报为:11月4日,全市多云间阴天,其中西峡有零星小雨,东北风4级左右,最低气温10℃~12℃,最高气温18℃~20℃;11月5日,晴天间多云;11月6日,晴天到多云。③9
新闻链接
今年是暖冬还是冷冬?
近期,我国多地开启降温模式,大家在深秋感受到了冬的气息,纷纷讨论冷冬是否即将到来。关于冷冬的热议,离不开“幕后推手”拉尼娜。早在今年9月,世界气象组织就预测拉尼娜准备在秋季“返场”。许多人认为拉尼娜的出现,意味着冬天将变得更冷甚至带来超强寒潮,但拉尼娜与冷冬能否完全画等号?它对气候变化究竟有哪些影响?来看国家气候中心的分析。
拉尼娜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大范围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偏低,也就是连续6个月较常年偏低0.5℃的现象,它的出现常伴有热带大气环流的变化,例如风、气压和降水量的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拉尼娜对全球气候有相对短暂的降温效应。
据统计,1951年至今发生了15次拉尼娜事件,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的当年,我国冬季均为冷冬,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后拉尼娜事件当年,出现暖冬的频率增加。
“拉尼娜”其实并不意味着冷冬。我国冬季究竟是偏冷还是偏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密切相关,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也起到重要作用。不过从统计数据来看,出现拉尼娜以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更大一些。由于今年的拉尼娜可能是一个较弱的事件,它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这个冬季的气温,还有待观察。
就发生频率而言,厄尔尼诺发生不规律,大约每两到7年发生一次,通常在一年内迅速成熟并衰减。拉尼娜的强度通常比厄尔尼诺弱,但持续时间更长,通常能达到9至12个月,有些甚至能持续两年以上,也就是所谓的多年期。2020年到2023年就发生了21世纪首次“三重”拉尼娜事件。
从全球范围来看,拉尼娜不算大概率事件。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共发生了20次拉尼娜事件,其中10次为一年事件,10次为多年事件。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年期拉尼娜事件的确发生得越来越频繁了:自21世纪初以来,全球已发生5次多年期拉尼娜事件。
多年期拉尼娜事件由于对应着更强的海温异常,往往会对全球气候、环境及经济社会带来持续性和叠加性的破坏影响,并显著提高极端天气灾害的发生风险。③9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