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市衢江区打通秸秆离田利用堵点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是个省级产粮大县,农作物秸秆种类多样、数量庞大。2023年,该县主要农作物产生了近14.6万吨的秸秆总量,综合利用率达到98%,已经超过96%这一省级目标值,但究其内核,记者发现,在当地,“离田”这一关键堵点正在被慢慢打通。
在衢江,秸秆主要来自水稻、油菜和茭白等农作物,全域现有10家秸秆综合利用主体。该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杜莹莹坦言,离田利用之所以难,主要症结在秸秆收集环节,机械化推广受限、收集成本高、体系化运作欠缺、收储运用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此外,产业化发展也不够完善。
这几乎可谓丘陵山区的共同“痛点”:地块狭小,土地湿润,种植分散,大型秸秆收集机械往往难有用武之地,虽然有小型履带式的秸秆收集打捆机,但收集效率低下。在地势平坦的杭嘉湖地区,机械收集成本尚且需要70元/亩,到了丘陵山区,成本直接高出两三倍,像茭白秸秆还得靠人工收割,成本更是高达600元/亩。
怎么办?衢江区从完善离田政策入手,一方面,制定不高于15厘米的秸秆收割留茬标准,对全区约300名种粮大户和农机手开展专项培训,确保标准执行到位;另一方面,提供秸秆离田资金补助,并加大秸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当地执行“2阶法”,即区别平原乡镇和山区、库区乡镇,实行差异化的补助政策,并且分两次拨付。言下之意,秸秆利用得好,才能足额拿到补助。
由于在享受省市级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还叠加享受了区级财政补助,今年以来,衢江新增了秸秆打捆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青贮机等相关农机55台。与此同时,综合考虑种植实际、收集难度、运输距离、企业区域布局等因素,区里统筹构建全覆盖式秸秆收储运体系,让这些农机迅速被应用。
在“粮食重镇”全旺镇,一个省级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顺利落成,可辐射耕地超过2万亩,年消耗秸秆达1万吨。另外,在耕地面积2万亩以上的莲花、云溪、高家等7个乡镇,各有一个区域性的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通过大户带散户的方式推动秸秆收储。在276个重点村里设置机动型收储网点,有秸秆时灵活布点,无秸秆时暂予撤销,以方便农户运送、村集体收集,减少运维成本。
那么,收上来的秸秆怎么利用?对此,衢江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扶持引进一批市场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的“链主”企业,加快构建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链条。以总投资超过亿元的苏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建成后年可利用秸秆超过15万吨,正在紧锣密鼓加快建设中。目前,该区还引导现有10家企业主体扩能增产,年可利用量有望增加一倍多。
杜莹莹表示,接下来,衢江将着力构建秸秆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的“五化”格局,孵化一批龙头企业,同时,鼓励一批潜力企业加入收储运用“大军”,尽快形成多元化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