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玉米种植装备研讨交流会在云南弥勒召开
我国丘陵山区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及长江以南等18个省份的1430个县(市、区),耕地面积近7亿亩,占全国的34.62%,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及特色经济作物产区。我国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平原地区,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刚过5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适用于丘陵山区玉米生产的播种机、收获机相对缺乏,研发制造推广丘陵山区适用的玉米生产装备,持续提升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已成为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10月21日,正值西南丘陵山区高原玉米收获期,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联合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在弥勒举办丘陵山区玉米种植装备研讨交流会,现场观摩玉米播种机、收获机作业演示,开展专题研讨交流,旨在贯彻落实全国农机装备补短板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精神,加快丘陵山区玉米播种机、收获机熟化完善和推广应用,推进丘陵山区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为丘陵山区玉米生产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保障。
机具作业演示在弥勒市西三镇农业农村部玉米(西南)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丘陵山区玉米全程机械化装备熟化基地开展。现场集中展示演示了农业农村部支持研制的30余台丘陵山区玉米收获机、播种机等机具,既有适宜10°以上坡地、等高线作业的底盘自动调平大中型玉米收获机,也有适宜6—10°缓坡地作业的轻小型玉米收获机,还有适宜小地块的遥控式、手扶式单行微小型玉米收获机,都能顺利完成上坡、小坡、坡上转弯掉头等玉米收获作业。玉米播种环节主要展示演示了适宜坡地作业的4行指夹式、气力式、单体独立同步仿形的高性能播种机,适宜缓坡地作业的2—3行轻简型精量播种机,以及适宜小地块的手扶式播种机。作业演示期间,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联合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机械推广站开展了新机具、新装备主要性能指标测试。
在座谈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和丘陵山区重点省份代表针对项目研发的播种机、收获机开展了专题研讨交流,充分肯定了丘陵山区装备研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下一阶段丘陵山区玉米播种和收获装备熟化改进应用明确了工作方向。
会议强调,要落实全国农机装备补短板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工作部署,抓紧抓实农机装备补短板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一要加快机具熟化定型。根据试验验证结果和用户反映改进产品,不断提高机具适应性、可靠性;要用好示范基地的资源,研制适应不同地形地块的机具,在极限作业条件下测试机具性能指标。二要注重农机农艺农田融合。开展宜机化玉米密植宜机化品种鉴选、种植模式优化、玉米密植高产配套机械化技术研究,加快做好机械化耕整地、精量播种、高效收获、水肥一体化、病虫草害防控等关键环节技术集成,构建以玉米周年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三要加快技术成果落地。把科研成果宣传好,扩大影响力,形成支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浓厚氛围。要打造示范基地,努力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全程机械化高产典型,总结凝练技术成果,制定丘陵山区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促进课相关技术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应用。
会议要求,各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要积极围绕本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期盼,有效服务好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等中心工作。注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科学规范,持续用力,做好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技术和服务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落地见效,发挥好机械化在增产、增效、增收中的作用。
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技发展中心等单位代表到现场指导,丘陵山区重点省份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部门、农机鉴定推广机构和丘陵山区机具研制单位代表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