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镇平县小麦单产提升综合技术(二)

时间:2024-09-20 来源:镇平县农业农村局 阅读次数:

       二、因地制宜 选用良种:
       1、优良品种的概念 优良品种是指在某地特定自然和生态条件下表现优良的品种。优良品种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小麦增产的内因,没有优质高产综合抗性强的良种再好的栽培条件也难以实现优质高产。一般来说,小麦良种具有以下重要性状:株型结构合理,光合性能良好,矮秆或半矮秆(70-90cm)株型紧凑,叶片宽厚短直,相互遮荫少,茎秆机械组织发达,弹性好,抗倒伏,光合面积大、时间长、强度高,光合产物制造多、运输畅、积累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旱耐涝,抗寒耐冻,抗病虫、抗倒伏,保证大灾少减产,小灾不减产,无灾更高产;成产结构合理,穗数、粒数、粒重三要素协调,三者乘积达最大值;优质专用,无论是强筋或是中筋、弱筋,重点是符合用粮企业加工需求,市场销售前景好,售价高,能提高种植效益为目标;熟期适中,符合当地生产习惯。
        2、主要品种 通过近年推广和生产表现,我县早中茬宜选半冬性中熟品种:泛麦8号、郑麦136、郑麦9134、郑麦369、郑麦1860、新麦58、中麦578等;中晚茬宜选半冬性早熟种或弱春性品种:天民198、西农979。
        3、确定播种量
       (1) 种子测试:播种前对每个品种都要取样,测试种子发芽率,称量千粒重,为确定播量提供依据。亩播量=亩计划基本苗数×千粒重/(发芽率×出苗率×106)
       (2)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 一是合理密植麦田,群体结构合理,光合效率高,干物质积累多。下种量过小,基本苗数过少,地力和阳光浪费大,净光合生产率低,干物质积累少;下种量过大,基本苗过多,田间郁闭,呼吸消耗多,净光合生产率低,积累干物质少,并且大部分干物质用于茎叶的形态建成,病虫害发生重,茎秆细弱容易倒伏。只有做到合理密植,光能和地力得到充分利用,株间光照条件良好,干物质积累最多,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结构适宜。二是合理密植麦田小麦分蘖的增产作用得到发挥。分蘖多的幼苗可以形成强大的根系和健壮的地上部分,它比分蘖少或无蘖的单根独苗健壮,同时,带分蘖的主茎穗优于无蘖的主茎穗。只有合理密植才能使分蘖增多,成穗率高,产量高,品质好。三是合理密植麦田成产三因素协调,经济系数高。密度过大,虽然亩穗数多,但个体发育差穗粒数少,经济系数下降,产量低。密度过小,虽然单株穗数和穗粒数较多,但亩穗数较少,产量也不高。只有合理密植,才能协调群体和个体间的矛盾,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乘积增大,提高经济系数,增加产量。
       (3)确定播种量:用“三定法”确定基本苗,即“以地定产”,根据前三年实际产量的平均数增加10%作为目标产量;“以产定穗”,根据目前品种在生产上的表现,以每100kg产量,7万穗计算;“以穗定苗”,参考往年单株成穗情况,确定基本苗。我县产量400kg左右,单株成穗1.4~1.5个,基本苗18~20万,折算亩播种量12~13kg;500kg产量,单株成穗2.3~2.5个,基本苗14~16万,折算亩播种量9~10.5kg;600kg产量,单株成穗3~3.2个,基本苗12~14万,折算亩下种量8-9kg。在适播期内,播种早取下限,播种晚取上限。
       (4)实施高质量播种:
       ①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误期晚播,气温低,小麦出苗迟,冬前积温少,分蘖少或者单根独苗,长势弱,不利于高产优质。播种过早,冬前积温度过高,幼苗素质嫩弱,叶龄大,长势旺,容易造成冻害减产。只有适期播种,才有利于冬前培育壮苗,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适宜播种期确定的依据:一是冬前壮苗的标准。半冬性品种冬前主茎叶龄6.5-7.3,单株分蘖5-6个,次生根8-10条,亩群体65~75万;弱春性品种冬前主茎叶龄5.5-6.5,单株分蘖4-5个,次生根条6-8条,55~65万。二是小麦种子萌发出苗生长与积温的关系。在镇平县生态条件下,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水分和通气条件下,从种子吸水到萌发需要≧0℃积温22.4℃,以后胚芽每生长1cm约需积温13.6℃,小麦播种深度5cm,苗高2cm为出苗,小麦出苗约需大于0℃积温=22.4+13.6(5+2)=117.6℃,小麦苗后每长1片叶约需积温75℃,半冬性品种冬前形成壮苗约需要大于0℃积温为=117.6+75×7.5=680℃,弱春性品种=605℃。按照镇平县近10年来冬前积温数据推算,半冬性品种10月18日为最早播期,10月20—25日为适宜播期;弱春性品种10月23日为最早播期,10月25—30日为适宜播期。
       ②播种深度 在精细整地基础上,播种深度3~5cm为宜。播种过深,出苗时间长,地中茎长,幼苗在土中消耗营养多,形成深播弱苗;播种过浅,地表墒情差,容易凉籽,不能保证一播全苗。
       ③播种机具的选择 选择宽播幅(5~10cm),适宜行距(20cm左右),下种均匀每行附有镇压设备的播种机械。如农哈哈2BFG-16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建议播种时每楼间隔30~50cm管理道。若底墒墒情不足,通过浇水造墒,补足墒情,实现一播全苗,苗齐、苗匀、苗壮。
(待续)
                                                                                                                                        镇平县农业农村局 杨丙俭 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