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2024年南阳市秋种油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时间:2024-09-14 来源:南阳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阅读次数:

       目前,我市即将进入油菜适播期。为提升我市油菜生产水平,确保明年夏收油菜稳产高产,南阳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组织有关技术专家,围绕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制订印发了 2024年南阳市秋种油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为明年夏收油菜的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一、品种选择
       选择品种时,在综合考虑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适宜机械化等综合性状的同时,优先选用经过在本区域审定(登记)的品种,如双油 092、杂双 6号、杂双 7号、郑杂油 5号、豫油 5号等。 
        二、精细整地
        灭茬整地一次完成,耕深 25~30cm,在整平耙细的基础上,开好“三沟”。水田厢沟、腰沟、围沟深度应分别达到 20~25cm、25~30cm、25~30cm,厢面宽 1.6~1.8米;旱地厢沟、腰沟、围沟深度分别达到 15~20cm、20~25cm、20~25cm,厢面宽度 3~4米。
       三、平衡施肥
       施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目标产量,平衡施用氮、磷、钾肥,主要是调整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二是依据土壤有效硼状况,补充硼肥;三是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和秸秆还田(覆草):四是合理分配氮肥效用期提高肥料利用率。全营养复合肥推荐 N-P2O5-K2O 比例为25-7-8,亩基施 40~50kg,并配施 1kg硼肥;油菜现蕾抽薹时,根据苗情每亩追施尿素 7~10kg。施缓释肥时,N-P-K三元素比例相同,亩基施 30~40kg,配施 1kg硼肥,苗期追施尿素7~10kg。油菜专用肥 40%(N-P2O5-K2O-微量元素 20-7-8-5%)、45%(N-P2O5-K2O-微量元素 25-7-8-5%),亩施 40kg。
        四、提高播种质量
       1、适期适墒播种。适期播种可以使油菜生长所需的温度、光照和水分等得到充分满足,避开或减轻冻害、高温、干旱、洪涝、病虫等危害,促使油莱苗全苗齐,壮苗越冬,春发稳长,是夺取高产的基础。过早和过晚都会降低油菜的抗寒能力,不能安全越冬,降低油菜产量。我市油菜以 9月 20日~10月 5日为适播期,适播期内抢茬早播,最迟不能迟于 10 月 20 日。提倡雨后或灌溉后播种,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 70%左右。
        2、精量播种。精量的关键是掌握种子用量。密度为 3万株以上,机械化精量播种每亩用种量 0.3~0.4kg;行距 20~25cm,播深 2~3cm。10月 5日后,播期每推迟 5天,在最优栽培基础上,依次增加 1000~1500株,播量增加 10~20g/亩。播后镇压,尤其是秸秆还田、土质疏松、撒播的地块,播后务必镇压,以防种子不能充分接触土壤,遇旱形成“吊死苗"。
        3、合理密植。亩密度一般保持在 3.5万株左右,肥力较低低或播种较迟时,密度可扩大至 4~5万株/亩,实现以密增产、以密除草、适宜机收的目标。
       五、疏通三沟
       油菜田厢沟、腰沟、围沟配套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油菜苗期对渍害最敏感,雨雪冰冻过后,土壤含水量过大,容易造成油菜根际通气不良、缺氧,应排除积水、降低湿度,防治产生渍害、冻害。立春后气温回升很快,降水逐渐增多,也易导致土壤缺氧,造成烂根、黄叶、落蕾、死蕾,株体易倒伏。要及时清沟排涝,疏通厢沟、腰沟、围沟及排水沟,做到“三沟相连,沟沟相通”。做到围沟与田外排水沟相通,涝能排、旱能灌。
        六、预防冻害 
       1、培土壅根。土壤封冻前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壅蔸。培土以 7~10cm厚为宜。培土可提高土壤温度,又直接保护油菜根部,有利根系生长,防止拔根。尤其是高脚苗,培土壅蔸后可使根颈变短,利于保暖。
       2、行间覆盖。在油菜行间盖一层茅草、稻草等秸杆,或亩施猪牛粪 2000~3000kg,可提高土温 2~3℃,既防寒保暖,又可提供油菜春后的养分。
       3、灌水防冻。油菜田在寒流来临前灌一次水,可稳定地温,供给油菜越冬期间的水分,有效地防止干冻;冻后灌水,应在晴天中午进行,以使受冻突起的表土层沉实下去,确保油菜根部与土壤紧密接触。
       4、化控防寒。越冬前,对于旺长苗,每亩施用“大量元素水溶肥 30g+磷酸二氢钾 40g+15%的多效唑(5%烯效唑)40g”兑水 15kg喷雾,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根系发育,防治冬前抽薹,发生冻害。
       七、科学化控
       油菜 3~4叶期,亩施 15%的多效唑 40g或 5%的烯效唑 40~50g,兑水 30Kg,能使油菜叶片壮而增厚,控上促下,促进油菜根系下扎,有效增强越冬抗寒抗冻能力。现蕾抽薹初期(薹高不超过 10cm)施用,能有效缩短油菜下部茎秆长度,降低油菜高度,并促进油菜花枝增长,有明显的增产抗倒作用,同时因化控后明显健壮,对抵御“倒春寒”也有较好效果。 
       八、一促四防
       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杀菌剂等混配液,促进油菜生长发育,防花而不实、防早衰、防菌核病、防高温逼熟,增加角果数和粒重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在油菜初花期用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喷雾(亩用量 100g)或咪鲜胺(亩用量 100g)+磷酸二氢钾(亩用量 100g)+速效硼(有效硼含量>20%,亩用量 50g)。推荐使用无人机或大型机械喷雾,实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和作业效率。隔 5~7天再喷 1次。
       九、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油菜的主要病害为菌核病。通过油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换茬可显著减少田间菌核积累,从而减少菌核数量,减轻菌核病的发生和危害。农药防治菌核病可在油菜初花期用多菌灵(80%多菌灵粉剂每亩 100g,兑水 60kg喷雾)、菌核净(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每亩 100g,兑水 60kg喷雾)、速克灵(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2000倍液喷雾)等药剂防治。在开花期叶病株率达到 10%以上,茎病株率在 1%以下时开始喷药。药剂防治的次数根据病害发生轻重、天气状况以及油菜长势而定,一般喷 l~2次,相隔 7~10天。大面积防治时可以采用无人机喷药防治,减少农药用量,提高用药效率。
       2、虫害防治。油莱的主要虫害为蚜虫,各个生育时期均有发生。蚜虫防治可采用拌种进行高效防治。播种时采用吡虫啉粉剂 20~30g与 1kg种子拌种,可以有效防治全生育期虫害,防治效率可达到 80%。
       十、化学除草
        1、播后芽前封闭除草。油菜播后芽前可用乙草胺封闭,亩用 100ml,兑水 25kg均匀喷雾;也可每亩用 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 100~150ml,兑水 40~50kg喷施。
        2、生长期除草
       禾本科杂草:对早熟禾、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棒头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时,在油菜 3~5叶期、禾本科杂草 4叶期以前施药,亩用 12.5%盖草能乳油 30~40ml,或 5%精可草能乳油 25~30ml,兑水 50kg喷雾;或精喹禾灵 30~40ml;或 35%稳杀得乳油 40~50ml。阔叶杂草:以繁缕、牛繁缕、雀舌草、荠菜、碎米荠、猪殃殃、大巢菜、婆婆纳等阔叶杂草为主的甘蓝型油菜田,亩用30%高特克悬乳剂 40~50ml,或 10%草除灵水剂 130ml,或“ 好施多”60ml,或“快刀”90ml,或仙耙 50ml。混合杂草:草害严重时,每亩可用 2.5%精喹禾灵乳油+15%草除灵乳油 lOO~150ml,兑水 35kg,在油菜 3-5叶期喷雾进行茎叶除草;也可每亩用二氯吡啶酸水剂 45~50ml和高效氟吡甲禾灵 25ml,兑水 35kg喷雾,进行茎叶处理。用药期在油莱 3~5叶期,宜在晴天中午高温时选取其中一种药剂进行田面喷雾。施药时要求土壤湿润。 
       十一、适时收获
        1、联合收获。在油菜黄熟后期至完熟期,油莱田 85%左右角果颜色呈枇杷黄,85~90%籽粒呈黑褐色时,种子含水量在 15~20%时,为机械联合收获适宜时期,持续 5天左右。
        2、分段收获。油菜终花后 33天左右(生理成熟前 5天),
角果琵琶黄,种子含水量在 35~40%时,先由机械或人工割倒,留茬 25~30cm,厚度 8~10cm。经 5~7天晾晒后当籽粒含水
量下降到 14%以下时,再捡拾、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