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宛城区:“一喷多促”助丰产 “藏粮于技”保粮安

时间:2024-08-23 来源:宛城区融媒体中心 阅读次数:

       当前正值秋粮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期,宛城区高标准、高效率推进“一喷多促”作业,以科技手段促进秋粮作物健康成长,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8月22日上午,记者跟随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来到宛城区汉冢乡“一喷多促”作业现场,在种植大户付加朝的玉米地前,伴随旋翼转动的轰鸣声,一架架加满杀菌剂、调节剂、磷酸二氢钾等药剂的植保无人机在技术员的熟练操作下腾空而起,按照预设路线在玉米田上方匀速飞行,将雾化药剂均匀喷洒在玉米叶面,为良田披上了“防护衣”。一架无人机每天可作业近千亩农田,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且能够实现精准施药,减少农药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汉冢乡种粮大户付加朝种植了1300亩地,主要种植有玉米、大豆等秋季作物。付加朝站在自家的玉米田里,脸上满是笑意地说,“区农技中心技术人员经常过来,到田间指导管理服务。现在玉米正处于灌浆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农技中心组织植保无人机统一开展飞防服务,我们非常开心。

       ”一喷多促”是指通过将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等科学配比,一次作业便可实现促生长发育、促灌浆成熟、促灾后恢复、促产量提高等多重效应,是秋粮中后期有灾防灾、无灾增产的关键措施。

       宛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林清霞介绍道,“我区种植的秋作物主要是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玉米作为粮食的主要作物,我们常年的播种面积在39.9万亩。现在玉米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我们管理的关键期,我们采取了‘一喷多促’管理方法。‘一喷多促’我们分为两个部分,在边角地带、禁飞区、高速公路两侧等飞机飞不到的地方,让乡镇和群众自行组织开展防控;在大块地、飞机能飞到的地方,我们统一组织开展无人机飞防服务,确保我区主要秋粮作物稳产丰收。”今年,宛城区计划完成“一喷多促”作业面积11.12万亩。截至目前,已出动植保无人机30余架,完成飞防作业6万余亩,预计将在本周完成全部喷施任务。

      无人机在田间轻舞,“科技范儿”实打实转化成了农业生产力。近年来,宛城区坚持走好“科技兴农”道路,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越来越多的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翅膀”,机械化、轻简化、高效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宛城区快速普及,让这片沃土焕发了新的活力,推动宛城区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