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非凡3年·牢记嘱托拼发展 感恩奋进勇争先丨中州粮仓 农强民富

时间:2024-05-09 来源:南阳日报 阅读次数:

                          

1.png

时序更替,总有一些节点,被岁月定格;华章日新,总有一些话语,被历史铭记。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赴淅川陶岔渠首视察途中临时下车,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看到丰收在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言近旨远,深邃隽永。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字字切中肯綮。临时下车看夏粮这一细节,传递出总书记对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仓廪实,天下安。

南阳土沃水肥,重耕之道由来已久,自古有“中州粮仓”的美誉。近年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自觉以“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为己任,重耕稳粮,始终胸怀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多措并举抓实耕地保护,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着力科技赋能,奋力建设南阳盆地粮食安全产业带核心区,为“中国饭碗”贡献优质的“南阳粮”。如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已在沃野平畴的南阳大地成为现实。

2.png

创出南阳模式

智慧农业开启全新篇章

3.png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端稳饭碗,国富民强。

我市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正用心耕耘脚下这片沃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良田、育良种、用良方,挥洒汗水,奋发有为,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春末夏初时节,记者见到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主任李占时,他刚送走一拨前来调研学习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邓州模式”的外地客人。

智慧农业到底是什么样?李占为记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现在的农业早就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时代了,无人机喷洒农药、全自动收割,这些现代化农机早已是种粮大户们的‘常规操作’,如今的智慧农业已升级迭代到2.0版本了,新时代的新农人与上班族并无两样,坐在办公室内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即可实时查看小麦生长情况,轻点鼠标就能自动浇水……”

“事实上,智慧农业的应用改变了‘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传统农耕模式,利用科技向土地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李占的话道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真谛。

谈及近年来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变化,邓州市种粮大户刘建党有道不完的感谢,他乐享科技赋能红利,已蝶变成为经营范围涵盖原粮仓储及深加工的邓州市荣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从种子下地到大田管理再到小麦收割,机械化率能达到100%。这一切拜智慧农业所赐,让我们的农业生产更有底气”。

备受种粮大户和专家赞誉的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一路探索创新,仅仅用三年时间,就走在了全国智慧农业的前列。

这个由邓州市农业农村局与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学院联合研发的中心,主要通过邓州市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云计算、5G+智慧农业、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来构建智慧农业信息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围绕种子、粮食、土地、技术集成等,利用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监管、智慧物联及可视化操作系统将域内的资源优化,协调三产融合发展,实现指导生产、服务产业,加速由传统农业农村工作向现代化、信息化转变。

记者注意到,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是智慧农业中心的最核心部分,涵盖了智慧物联、遥感监测、农业气象、节水灌溉、产业发展、乡村文旅、数字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乡村振兴等九大内容,是智慧农业生产的参谋部,是下达农业生产管理的警令部,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研发部。

令人兴奋的是,不足三年间,该中心已建设成为省抗病耐热小麦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小麦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邓州市种业实验室,成立了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科技小院和智慧农业中心,引进了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南京农大、河南农大、河南省农科院相关专家团队,招聘了33名农业院校毕业的农学类本科以上大学生,全力加强良种技术攻关。

据不完全统计,该中心2022年培育出4个小麦新品种,其中先麦22通过了国家审定,邓麦298、先麦23、育麦8通过了河南省审定;2023年又培育小麦新品种先麦21,通过了河南省审定。并承担了河南南部优质弱筋及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研究,与中农发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20多个小麦新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试验。

正是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引领,造就了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种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了粮食品质,又能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有价值样本的模式被业界称为“邓州模式”,辐射带动众多省市前来学习推广。

邓州农业正是南阳现代化农业的一个生动缩影。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南阳市完成35.5万亩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主体工程,建成小麦良繁基地6.6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23%;全年粮食面积1963.3万亩,总产138.8亿斤,其中在三秋生产期间,全面做好“以秋补夏”,秋粮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加,单产、总产增幅全省第一。

枯燥的数字背后,是南阳市重视“藏粮于技”寻求技术突破,保障粮食安全战略的担当与奉献。

由此可见,南阳,无疑在科技兴农、绿色优农、质量强农新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快人一步。

做强“种子芯片”

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4.png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粮食产量高不高,关键要看种子好不好。

“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时的殷殷嘱托。

“在科学界,都知道研发新品种是最难办的事,为什么邓州市缘何还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进行杂交小麦课题的研究呢?”站在麦浪随风荡漾的邓州市国家杂交小麦项目产业化基地里,面对记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张风廷轻抚着即将灌浆的麦穗深情地说,“这是邓州市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责任与担当!”

从事30余年小麦种子科研的张风廷清楚这种责任和担当背后意味着什么——要坚守信念,要耐住寂寞,要不断探索,要知道,从选育不育系和恢复系材料到小麦品种审定至少需要10年时间!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邓州市从2017年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成立邓州国家杂交小麦项目产业化基地开始,就已下定决心——坚持长期开展杂交小麦品种创制、规模化高效种子生产、杂交小麦示范推广与产业化等内容研究,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贡献南阳力量。

统计数据显示,尤其是近三年间,该基地在南阳建立千亩制种基地5个,制种产量达到350公斤/亩,2023年最高制种产量464.1公斤/亩,种子成本降低30%。二系杂交小麦研究取得一批重要突破性成果,走在国内乃至国际前列,品种成果不断创新,产业化快速开展,杂交小麦应用全面加速。

目前,基地构建完成了“京麦系列”杂交小麦全程机械化种子生产体系,审定品种分别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山东北部环渤海的盐碱地带、安徽稻麦区等得到种植推广,并与荷兰、泰国、印度、尼日利亚和乌拉圭等国家建立示范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示范3万余亩,“南阳造”种子正在走出国门,为更多人的饭碗里增加美味。

紧盯“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积极研发,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奋力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州粮仓”南阳有勇气、有信心完成任务。

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赋能守护大国粮仓

5.png

粮稳天下安。

今年全国两会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成热议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催生和发展值得思考。

身为农业大市,又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我市以不足全国1%的耕地生产出140亿斤左右的粮食,“中州粮仓”舍我其谁。

耕地面积有限,只能倒逼向科技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显然,培育优良的种子提高产量是关键。

令人欣慰的是,奋战在南阳农业战线上的科研工作者和专家们丝毫没有松懈——

经过数不清的枯燥实验,南阳市科学院自主培育出众多小麦品种。其中一马当先的是宛麦1204,这款打破了南阳地区十几年来未出国审品种历史的优良品种,一经上市备受关注。目前,土生土长的“南阳种子”已在河南北部、安徽等地大面积安家落户,深受当地人的赞誉。

在南阳市科学院,记者翻开厚厚的荣誉簿,但见一项项成果,更是令人惊叹。

院长袁璋指着一项项成果,深情而又自豪地介绍道:“这是宛花2号,已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是唯一入选骨干型优良花生品种的地市级农科院选育品种,也是我市历史上首次农作物品种入选国家推广目录;这是红酒谷专用品种宛谷016,已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成为国内唯一登记的红酒谷品种;这是培育的羊肚菌新品种‘南农1号’,也已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成为全省首个获批授权的食用菌新品种。”

一项项成果,是南阳市众多农业科研工作者奋战在试验田里、夜以继日不断攻坚克难的结果,也极大增强了南阳科技赋能仓廪实、守护大国粮仓安全的自信。

如今,科研成果含金量十足的南阳品牌正在持续闪耀,这就是现代化智慧农业科技绽放的魅力和力量。

“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全力确保农业生产‘底盘’更稳、产业发展‘底蕴’更厚、和美乡村‘底色’更靓、强村富民‘底气’更足、安全发展‘底线’更牢!”面向未来,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清玉信心百倍,这也是南阳对于粮食安全的担当与承诺。

大数据分析,今年夏粮又是一个大丰收。风吹麦浪中,百姓绽放的笑脸就是幸福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