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秸秆如何变牛羊“杂粮”? ——看浙江如何拓展秸秆高值化利用新空间

时间:2024-04-30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阅读次数:

核心提示 

     农谚有云“斤粮斤草”,生产1斤粮食约莫产出1斤的秸秆,甚至更多。这些秸秆“用不完,烧不得”,多少年来,始终是个“硬茬”。但是,这一境况正迎来转机,浙江决心将秸秆变成草食动物的“五谷杂粮”,将农田“废弃物”变身“高价值”饲料。
     据统计,在浙江,牛和羊常年存栏分别为17万头、160万只,理论上一年可消耗120万吨秸秆类粗饲料,目前,秸秆饲料化利用31.41万吨,还有近90万吨的利用空间。随着牛羊生产发展,利用潜力无疑进一步增大。
  “秸秆变肉”涉及收、储、运、产、用,产业既长又杂,且缺一不可,在此情况下,潜力如何深挖?浙江有哪些真招实招?
收储运,解决农民“头疼事” 

     “你看,这些都是刚收进来的笋壳,外面农户还排着队,必须马上处理。”最近,洪巍没了往日的闲情,眉眼间还略带一丝倦意,作为浙江赛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早就不必亲力亲为,但是,当下正是春笋大量上市,每天涌进来的笋壳如山似海,迫使他不敢懈怠。
  如果有选择,洪巍也想悠着点。但现况是,每到春季,大量笋壳堆积腐烂,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不仅老百姓“避之不及”,也成了当地政府的“头疼事”。自从赛诺公司尝试笋壳喂羊以来,周边笋农和笋制品厂终于有了“靠山”,仅去年笋季就输送了3000多吨笋壳,今年是有增无减,洪巍照单全收,忙碌可想而知。
  杭州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陶国英告诉记者,临安是中国竹子之乡,全区竹林面积98万亩,年产鲜笋30万吨,其中11万吨在本地加工消纳,由此产生的笋壳、笋蒲头等废弃物有5.5万吨。截至2023年底,全区已发展规模羊场35家、存栏湖羊5.8万只,年利用笋壳2万吨、稻草等秸秆2万余吨,笋壳饲料化消纳超过3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
  羊场直收,好处在于直达需求,没有中间环节,但弊端也明显,那便是辐射半径有限,因此,当地政府也在寻求解决“收”的问题。临安区出台政策,每年安排300万元,重点用于秸秆收集离田、转运、收储、加工等补助,构建“收集、储运、处理、利用”全链条贯通的标准化体系,今年计划新建太湖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处理中心,投用於潜、龙岗等4个区域农事服务中心。
  与杭州临安有所不同,宁波市有一套适用本地的秸秆收储运体系,该体系在分片布局秸秆收储中心的同时,将重心放在了培育专业化秸秆离田收储服务组织,对新建收储中心和购置秸秆离田相关机械设备的,按投资额的50%的给予补助;对稻麦秸秆离田后送至定点“秸秆变肉”利用企业的,给予180元/吨的补助。
  作为配套,宁波市还组建了高效秸秆离田收集队伍。以宁波禾和农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拥有16台秸秆打捆机、12台拖拉机、6台搂草机等50余台设施设备、日作业量达2500余亩的秸秆全程机械化高效离田作业队,可服务全市种粮大户。收集的秸秆送至定点饲料化利用企业,秸秆卖钱的同时享受秸秆离田补助政策,实现秸秆离田“变现”。
产用研,秸秆利用“出实招” 

       走进宁波宁兴涌优饲料有限公司,成方的秸秆层层叠叠,四处飘散着青草味,却丝毫不见玉米、豆粕之类的原料,一切与日常所见的饲料厂大相径庭。
  该公司总经理吴冠中介绍,新鲜水稻秸秆与一些菌药配比之后,发酵出来的产品是非常优质的饲草,通过五六年、十几万头牛的饲喂验证,发现能够很好地替代一些进口的高价牧草,长肉也会更快,效益因此得到提升。
  宁波牛奶集团十八牧场离涌优公司不远,近水楼台,每年帮助消化大量的秸秆饲料。稻草经涌优公司加工后,成为一个个饲用裹包,到了奶牛牧场,针对培育牛营养需求,裹包饲料以28%比例拌入配方饲料。
  两家公司,一产一用,各自有利可图,所以相得益彰。反过来讲,若是产而无法用,或者是有用无法产,必然难以长久,能化解这对矛盾的,唯有科研支撑。目前,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院所,在秸秆饲料化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浙江农林大学王翀教授团队长期研究非常规饲料资源,根据牛羊的生长规律,确立了芦笋秸秆、甘薯渣、笋壳、茭白鞘叶等经济作物副产物的适宜用量,同时通过青贮、菌种发酵等技术,不仅能有效提高饲料粗蛋白含量,增加代谢蛋白,平衡能氮比例,降低粗饲料细胞壁多糖组分及木质化程度,还能改良营养组成,增进饲料的香味,改善适口性,用来替代部分牧草和精料,形成了经济作物副产物饲用方案。
  “团队综合利用稻草、桑叶等农作物副产物,经过加工后作为湖羊的饲料资源,粗劣的农产品废弃物,转眼间变成高附加值的饲料,该技术已累计应用于湖羊22万只以上。”王翀告诉记者,“不仅在浙江,我们还通过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等形式,把技术带到了西藏、新疆、四川、青海、宁夏等省,为当地牛羊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新质生产力。”
  在产、用、研相互促进下,浙江秸秆饲料化迎来了技术“大爆炸”,除了秸秆青贮发酵利用技术,揉丝加工、压块制粒、氨化碱化、挤压膨化、汽爆、微贮等一系列结合地方产业特色的技术轮番上阵,因此涌现了一大批用秸新模式。“芦笋秸秆—羊—肥”循环利用模式,“茭白—羊—肥”循环利用模式,“水稻秸秆—肉牛—有机肥”循环利用模式等不断涌现,并逐渐形成规模化应用。
种产养,产业链上“有黄金” 

       过去,秸秆去化之所以令人头疼,一来是可利用价值低,二来丢弃、焚烧被禁绝。要想从根上解决,关键在于价值重塑,并且让各方都有利可图。
  秸秆难去化,首当其冲的是种植户,可现如今,产业链打通后,“废弃物”也成了有价商品。洪巍告诉记者,公司笋壳的收购价是150元/吨,去年一年仅收储笋壳秸秆就支付了近50万元,不仅解决了周边笋农的烦恼,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在丽水市缙云县,这里的农户虽然不能通过秸秆卖钱,但是“肥草置换”模式也让他们受益颇丰,农户向牧场提供一斤秸秆,便能换回一斤羊粪,农户因此省去大量化肥支出,并且,由于有机肥的广泛使用,农产品的口感与品质也得了大幅提升。
  到了秸秆收储、加工环节,价值得到再造。稻草秸秆经生物发酵、菌酶协同等技术转化后,价格从每吨300—400元提高到每吨1600—1800元。再加上政策支持,企业的积极性大增。以涌兴公司为例,慈溪市推动“秸秆变肉”过程中,对该公司新建的1200㎡秸秆饲料加工中心和新购置秸秆粉碎、打包等加工流水设备给予50%的投资补助。到了秸秆利用企业,当地财政还对利用本土稻麦秸秆企业,给予100元/吨的补助。
  实际上,100元/吨的补助算是一种激励,可谓锦上添花。对于宁波牛奶集团来说,推动其利用秸秆饲料的内生动力是省钱,据该集团第十八牧场吴振华介绍,利用涌兴公司加工后的秸秆饲料,每头牛每天可节省成本2角钱。
  “秸秆换肉”的落脚点在“养”,因此,养殖端的受益也更明显。在湖州市吴兴区,通过推动农作秸秆饲喂湖羊,每万头湖羊可以降低饲料成本100万元。全区规模湖羊养殖场利用水稻、玉米等秸秆9500吨,实现年出栏湖羊7.5万头,因此每年可节省750万元。衢州市衢江区是畜牧养殖大县,2023年末全区牛存栏7373头,养殖户往年采购草料,每年需要花费近80万元,现因地制宜利用水稻秸秆,每只牛可节省饲料成本60元,年创利48万元。
  此外,秸秆过腹、增肉、变肥,肥又还田,堪称最生态、最环保的利用方向。秸秆通过牛羊消化后过腹还田减轻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同时还能为土壤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耕地质量。
  在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负责人看来,秸秆收储运专业化队伍建设增加了就业,秸秆离田有效减少了秸秆焚烧,秸秆饲料化实现了资源化利用。“秸秆换肉”模式,促进了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