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从“新”出发 驭“新”而行

——新质生产力的中原农谷实践观察

时间:2024-03-18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阅读次数:

                                                                                        中原农谷展厅

                                                                                 神农种业实验室科研忙

□本报记者 王建立 马丙宇

惊蛰过后,位于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的中原农谷核心区,沃野千里,生机盎然。

新乡市,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地处南北分界过渡带,是南北物种交叉种植和繁育的最佳试验场所。鉴于独特的区位和气候,中原农谷在此“落户”。

2022年4月,河南省政府印发《“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提出要打造要素共享、协调创新、具有独特品牌优势的中原农谷,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中落下关键一子。

由此,一座河南农科“芯”城孕育而生。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领导下,在20多个省直单位的250多项配套政策支持下,在新乡市委、市政府的高标准推进中,中原农谷高位起势,一年时间完成了“四梁八柱”构建。

在新时代的发展赛道上,加速科技创新,抢占新高点,培育新优势,形成新动能……中原农谷驭“新”而行。

沐浴着三月的春光,记者行走牧野大地,领略了自主创新的科技魅力,感受了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聚焦前沿抢占至高点 ——

一段基因,破解生产困局

品种好不好,关键看基因。

如果不能充分挖掘种子优良性状的基因,就很难更精准地设计、培育和生产所需要的种子。

“通过分子检测技术,能够更快速、更直接地发现种子的基因。”在中原农谷神农种业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对着一台台专业的机器,发掘、鉴定种子的优良基因。

在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大豆育种团队也在进行着大豆抗病育种研究,通过大豆抗病能力接种试验寻找新的抗病基因,从而培育出抗病性良好的大豆新品种。

“目前,我们已经筛出来一批新的抗原,我们正在研究它的抗病基因。现在只要能够克隆出一个新的基因,那对这个领域就是一个世界性的突破……”3月15日,大豆育种专家卢为国说。

大豆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单产是大豆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这,正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大豆育种团队的目标。在卢为国的带领下,育种团队已成功培育出“郑1307”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通过百亩实收亩产超过300公斤的品种,2022年在江苏创造了亩产368公斤黄淮高产纪录。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花生育种团队也成功创制出抗除草剂花生新种质,在国内花生育种界引起轰动。“我们目前已经创制了一个抗苯磺隆除草剂的花生新种质,可以抗6倍于实际生产浓度的这种除草剂,并且没有不良反应。这个种质如果应用于生产,以后田间杂草就不是问题了。”工作人员介绍说。

生物育种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作为中原农谷核心区的核心,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聚焦国家战略,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和种质资源保护,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7565份,建成了国内一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还建成了国内领先的农作物高效基因分型、单倍体育种、基因编辑、表型精准鉴定等研发平台,为入驻科研团队和省内外28家研发机构提供技术服务。

科技攻关突破关键点 ——

一粒麦子,价值1918万元

生产经营权1918万元!

2023年11月,在中原农谷国际种业大会上,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与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成功转让小麦新品种“郑麦918”经营权,刷新了我国小麦单品种转让价格纪录。

“郑麦918”由中原农谷神农种业实验室小麦育种家、省农科院小麦所所长雷振生主持培育而成,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质量标准,抗逆能力强,综合抗病性好,稳产广适,实现了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升,推广后可以弥补国内优质强筋小麦供给缺口,减少进口依赖。该品种的破纪录转让,标志着中原农谷在小麦育种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神农种业实验室于2021年9月23日正式揭牌运行,是河南省政府批准建设的首批省实验室,目前聘任了包括3名院士在内的9名知名专家为领域首席科学家,组建了8支固定研发团队,围绕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畜禽等优势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培育优质良种。

在神农种业实验室的人工气候室内,一排排麦苗静静地生长着。“这里面是无菌环境,种子都是用纯净水浇灌。”工作人员介绍,室内模拟的是种子全生育周期所需要的环境,春小麦一年可以繁育6代,一年可以完成6次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花生一年可以繁育4代,大大缩短了生长周期。

“过去,培育一个小麦品种至少需要8年,现在最快可提高到两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说。

目前,神农种业实验室关注的重点是“种业创新的统筹”,构建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制重要种质,培育出具有突破性的品种,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通过联合攻关,神农种业实验室产生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发现玉米籽粒铁转运分子开关,发现并克隆调控芝麻节间长度的短节基因,在全球首次绘制玉米植物根应答病原菌浸染的高分辨率细胞图谱等。

神农种业实验室是中原农谷种业发展的缩影。

当前,中原农谷拥有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6个部级科研平台,已入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53家、种业企业74家、专家团队39支,高水平种业人才达311人。

“截至2023年年底,中原农谷有37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其中郑麦379、郑麦1860、豫花37、郑1307、豫芝NS610等5个品种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新麦58、郑麦918先后以1618万元、1918万元被成功竞拍,接连刷新我国小麦单品种转让价格纪录。”中原农谷管委会副主任杨海峰说。

数智融合形成支撑点 ——

一块大屏,服务万亩良田

人勤春来早。然而在中原农谷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最“勤快”的是不知疲倦的监测设备。

葱茏的田野边,由栏杆围成的方形监测站里,布置着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赤霉病检测仪等设备,平台中间的LED显示屏上,实时滚动着各种监测信息。“这是六情预警监测站,实时监测苗情、灾情、病情、虫情、墒情和肥情,让种粮农民随时掌握田间情况。”新乡市天意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萌说。

环顾监测站,一台雷达颇为起眼。

“这是昆虫雷达,首次用于高标准农田项目,可以探测方圆20公里、高度5000米范围内的高空迁飞性昆虫,涉及的农田面积能达50万亩。”王萌表示,虫子只要进入雷达监测范围,虫群规模、密度、飞行方向等就会被迅速被识别监测,可以精准进行飞防作业,提前拦截虫害。

除了监测站之外,示范区的高标准农田还配备了先进的“哨兵”——智慧合杆。这个长得像路灯的家伙,每根可覆盖600亩地。它头顶上有着直达云端的大气传感器,“眼睛”是监测农作物生长的高清摄录设备,脚底下埋着感知温度湿度变化的土壤传感器。在它的腰上,缠着的是传达田间实时信息的计算处理器,所采集的数据直接传输到中原农谷的数智大脑里。这个集聚气象、地力、苗情、墒情、虫情数据于一体的智慧合杆,现在已经在中原农谷安装了23个,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认可,并建议向全省推广。

在中原农谷,每个高标准农田区域中心都安装有大屏或终端设备,实时呈现着数智大脑传输的各种监测数据。当地农技人员根据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对种粮农民进行指导,一个屏幕或智能终端可管理万亩良田,一套农事管理系统可服务百万亩良田。

“过去灌溉不仅需要架水泵,还需要人工,两小时才能灌溉1亩地。现在在手机上一点即可,浇地时间比之前缩短了2/3,还减少了用电量、人工量,降低了种植成本。这么先进的高科技,以前想都不敢想。”示范区种粮大户张胜利感慨地说。

“作为中原农谷核心区,新乡率先推进中原农谷‘一核三区’1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一批最新信息化技术,为全省、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蹚出一条‘新乡路子’。”新乡市委常委、副市长祁文华说。

中原熟,天下足。

滋润着滔滔黄河水,以中原农谷为引领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在蓬勃生长,支撑起“中原粮仓”多打粮、打好粮的扎实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