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淅川县仓房镇:“多重身份”助力仓房柑橘产业发展

时间:2024-01-24 来源:南阳网 阅读次数:

       仓房镇地处北纬32°55′东经111°53′,作为南水北调水源所在地,环拥大水缸,常年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北缘柑橘绝佳产地。作为中原柑桔之乡,历经30余年积力,现有面积3万余亩,其中2万亩已进入盛果期并获得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认证,年产量达1.5亿斤,按照市场价0.8元/斤,产值突破1.2亿元。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集种植大户、村支部书记、柑橘交易市场负责人为一体的农村新型致富带头人仓房镇胡坡村胡玉良。

image.png

俯下身子搞产业

目前,该村的柑橘产业已稳步发展35年,品种有国庆1号、2号、大叶兴津、南风蜜橘、果冻橙等,符合市场需要,收益稳定,是群众增收的主导渠道。柑橘更是该村的一张名片,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外地的客商、游客来此考察、学习、调研。

胡玉良是仓房镇胡坡村人,柑橘刚开始引进到村里发展时,他就看到了柑橘背靠库区,喝着丹江水,这个产业的稳定、增收、可持续性。为精准掌握柑橘的品质、亩产、效益等,他亲自承包果园50余亩,从剪枝、施肥、浇水、打药、灌溉均采用精细化管理。今年,亩产达到7000斤,1斤收购价为0.8元,除去成本,每亩净利润能达到3500元,总收益近20万。单是承包柑橘园这块,已经是当地致富能手。

“自己富,不算富,能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才是他的初衷和本心”。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到柑橘的种植产业中来,他亲自选好苗,严把质量关,选出好的苗,免费发放给当地的农户,优先让他们栽种。

image.png

倾囊相授强带动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仓房镇胡坡村的党支部书记,新型致富带头人仓房镇胡坡村胡玉良,他知道自己生活富裕了。但是,还有周边群众没有走入产业增收的快车道上。对于身边想发展柑橘产业的,他通过自身经历,毫不保留地将自己30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产业前景、技术管护,亩产的投入、产出、销售渠道等,传授给想发展的群众。

30多年间,胡书记共带领群众发展柑橘210余户,户均覆盖率达80%,已累计发展柑橘4000余亩,年产值1500万元左右,户均年增收3万元。同时,成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加入到该合作社,合作社对社员采用集体供苗、林果管护技术规范同步提醒、发布对外销售信息等措施,通过“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模式,合作社与农户、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收购、认购协议,占据定价权,提高亩产的经济效益。

2023年通过组织橘农到湖北学习,发现嫁接改良果冻橙新品种,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如果引进发展的好,可以填补中高端水果市场。经过与合作社社员的充分论证,决定嫁接改良200余亩,3年后到盛果期,届时亩均收益将由目前的3500元提高到3万元。

image.png

心系橘农勇担当

每年9月至11月,仓房镇的柑橘是大获丰收的时节,站在山间,漫山遍野都是错落有致的果树,香甜饱满的柑橘缀满枝头,散发着阵阵果香,金灿灿,沉甸甸,一派丰收的景象。

柑橘有了,销售不能被动等待,必须要有一个当地的柑橘交易市场,这样才能免去群众种植的后顾之忧。说干就干,胡书记承包了集镇周边的扶贫车间作为收购点。

万事开头难,山东的济南天桥、河北的定州、北京的高碑店、沈阳的延吉、宁夏的银川一路上都留有他的足迹和汗水,推产品、跑市场、看销售、做谈判、签协议。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产品获得了外地市场的认可。

image.png

在交易市场,一片繁忙的景象,来往的售卖车辆络绎不绝,有三轮车、工具车、货车等,“为啥都选择来胡书记这个收购点来出售呢?”“因为他实在,给的价钱合适,而且统收不挑”。来此出售的农户竖着大拇指笑着回答。

image.png

“30多个工人在车间里面务工,分拣、装袋、摆放、搬运等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最忙时,能有50多个人在此务工,一天有130-150元不等,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和增收。”胡书记自豪地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