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乡村振兴局 关于印发《南阳市乡村振兴局2023年工作要点(修订)》的通知

南阳市乡村振兴局
关于印发《南阳市乡村振兴局2023年工作要点(修订)》的通知

 

各县市区乡村振兴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职教园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机关各科室、乡村振兴监测中心:

《南阳市乡村振兴局2023年工作要点(修订)》已经局党组研究,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研究分析,精心组织实施,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南阳市乡村振兴局        

                        2023年6月26日        

南阳市乡村振兴局2023年工作要点
(修订)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南阳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作为主攻方向,强力实施“1234567”工作部署,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为奋力建设农业强市、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坚持常态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坚持信息共享、联动预警相贯通,确保精准识别、应纳尽纳。

——坚持开发式帮扶与兜底性保障相结合,优化提升衔接帮扶政策,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应扶尽扶,应兜尽兜,巩固提升“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坚持产业发展与稳岗就业融合共进,确保对有发展意愿的脱贫户、监测户至少落实一项开发式产业帮扶措施,对有就业愿望的脱贫户劳动力、监测户劳动力均落实一项就业帮扶措施,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

——坚持创新破题、攻坚突破同步发力,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省走前列、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全省创特色。

三、工作重点

(一)用好一项机制,即“5+2”联动为载体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

1.早发现。坚持常态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坚持农户全员筛查与重点人群核查相结合,坚持自主申报、媒体、信访、舆情相结合,在每年至少开展两轮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的基础上,建立村级月排查月研判、乡级即审即报、县级月调度常态化排查监测机制,优化调整、充分发挥一月一自查、一月一小结、一月一核查、一季一排序、一季一通报和信息共享、协同处置“5+2”联动高效预警监测体系作用,全面排查返贫致贫风险隐患,确保应查尽查、不漏一户。

责任科室:乡村振兴监测中心、行业科、信访科、宣传科

2.早干预。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明白纸”“暖心墙”“一码通”“致广大农户的一封信”等形式,深入宣传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以省定2023年防止返贫监测收入参考范围7500元为标准,同时兼顾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实现情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监测,确保应纳尽纳、不落一人。

责任科室:乡村振兴监测中心、行业科

3.早帮扶。对新识别纳入的监测对象,每户明确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作为帮扶责任人,定期入户走访帮扶,充分激发监测对象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对家庭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至少落实一项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做好兜底保障;对弱劳力半劳力的监测对象,创造条件探索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确保因人施策、精准帮扶。

责任科室:乡村振兴监测中心、项目科、规财科、行业科

4.稳消除。严格执行风险消除标准和程序,建立村级未消除月评估、已消除月排查机制。深挖并防范化解帮扶产业发展、稳岗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自然灾害、社会稳定、涉贫信访舆情新闻报道等方面风险,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隐患,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

责任科室:乡村振兴监测中心、项目科、规财科、信访科、宣传科

(二)提升“两业”帮扶,即抓牢产业帮扶根本,做实稳岗就业关键

5.壮产业。一是深入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以建设花药果菌茶“五特”经济、八大产业集群高品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载体,以乡村振兴产业园示范建设为抓手,逐步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2023年,以县为单位将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且产业占比不低于去年,重点支持产业路、产业电、产业渠、产业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全产业链开发,做好“土特产”文章。二是深入实施庭院经济示范创建工程。2023年,每个脱贫县要创建高质量庭院经济示范村5个以上,每个示范村至少发展10户示范户。三是深入实施联农带农机制提升工程。深化提升“四查四促”专项行动成效,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推动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生产、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吸纳就业、资产收益等方式使脱贫群众嵌入产业链条分享更多收益。四是深入实施金融帮扶提升工程。用好用活“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贴息”小额信贷扶持政策,持续提升精准扶贫企业贷帮扶率,探索创新金融帮扶模式,创新运用富民贷、富农产业贷等,推广运用“村支部+合作社+能人大户+脱贫户(金融)”等金融帮扶模式,加大资金投入规模。五是开展消费帮扶提升工程。积极发挥消费帮扶协会作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模式,组织开展优势帮扶产品评选、产销对接、展销促销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宛产豫用、宛品出豫”消费帮扶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积极探索消费帮扶示范市、产地示范区建设。

责任科室:项目科、社会科、规财科

6.保就业。坚持市内安置、市外输出双向发力,全力保障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一是开展防止返贫就业培训行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为载体,力争有或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监测人口应培尽培、愿培尽培,推动脱贫家庭青壮年劳动力“人人持证”,确保有劳动力人口的脱贫、监测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技能”。二是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以帮扶车间和帮扶龙头企业吸纳带动为载体,强化日常监管,增强车间和龙头企业带动脱贫群众就业增收能力。以“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为载体,拓展就业空间、拓宽就业渠道,摸清脱贫劳动力务工意愿和需求,能外出就业的多渠道输出就业,返乡回流或走不出去的做好兜底安置就业,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以创业带动就业,稳住务工就业规模,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不低于20万人。三是开展防止返贫就业品牌创建行动。创新劳务品牌、创新运营机制,擦亮镇平玉匠”“唐河保安”“邓州护工”“社旗渔工”等劳务品牌。

责任科室:项目科、宣传科

7.建强库。会同发改、民宗、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按要求分别组织编写本行业项目入库指南并开展项目库建设,完善衔接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管理制度,推动项目库共建共享,优先筛选储备一批群众需求强烈、带动增收能力强、利益联结机制紧密的帮扶项目。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依托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乡村振兴信息系统,加强日常监测,确保入库项目投资概算规模不减。做好2023年—2025年衔接资金项目申报入库工作,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乡村建设、巩固三保障成果等内容,提高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实效性。

责任科室:规财科

(三)巩固提升“三保障”成果,即持续巩固提升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保障、分类救助等综合保障成果

8.持续提升教育保障成果。发挥综合协调、督导督促等作用,以教育部门为主体,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动态排查解决机制,健全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做到应返尽返、动态清零。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9.持续提升医疗保障成果。发挥综合协调、督导督促等作用,以卫健体委、医保等部门为主体,完善全市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预警系统,健全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人群的主动发现、动态监测、信息共享、精准帮扶机制,优化疾病分类救治措施;强化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参保动员,按规定做好分类资助参保,实现应保尽保。

10.持续提升住房安全保障成果。发挥综合协调、督导督促等作用,以住建等部门为主体,加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等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日常监测,对新出现的危房及时实施改造,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

11.持续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发挥综合协调、督导督促等作用,以水利等部门为主体,加强对脱贫地区和供水薄弱地区饮水情况动态监测,加大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力度,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12.持续提升分类救助等综合保障成果。发挥“5+2”联动机制作用,加强与民政、教育、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建、应急、医保、残联等部门协调联动,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落细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帮扶、农村养老服务等保障措施,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应兜尽兜。

责任科室:行业科、乡村振兴监测中心

(四)聚焦四项重点,即壮大脱贫县域经济、提升脱贫村发展水平、创新脱贫人口帮扶形式、扶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持续发展

13.壮大脱贫县域经济。抓住国家和省支持脱贫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推动脱贫县与发达地区深化经济交流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将本地的资源禀赋、要素优势同发达地区的市场资源、管理经验有机结合,打造既带动就业又促进财政增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认定一批联农带农效果明显、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富民强县作用显著的帮扶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责任科室:项目科

14.提升脱贫村发展水平。对标对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坚持常态化开展监测帮扶,坚持常态化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对符合监测对象条件的农户应纳快纳、应纳尽纳、应扶尽扶。支持脱贫村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扶持发展菌、果、花、药、茶等特色产业,支持建设集采摘、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

责任科室:乡村振兴监测中心、项目科

15.创新脱贫人口帮扶形式。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指导县市区建立健全“村干部日常联系、驻村干部随访联系、包联干部定期联系”工作机制,对脱贫户和监测户开展月走访,对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实施季走访,对一般农户实施半年访,全方位、常态化持续跟踪收支变化、“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产业发展和就业务工等情况,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让脱贫人口发展增收、稳定脱贫。

责任科室:机关各科室、乡村振兴监测中心

16.扶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持续发展。会同市发改、人社、民政等部门,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完善安置点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推动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健全安置社区组织体系,完善社区管理制度,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可发展、逐步能致富。

责任科室:规财科

(五)聚合五方合力,即定点帮扶、驻村帮扶、校地帮扶、社会帮扶、联户帮扶

17.定点帮扶。发挥4个中直定点帮扶单位、25个省直定点帮扶单位示范带动作用,以创新实施三定、三联、三比“三个三”工程为载体,会同组织部门动员组织132个市直定点帮扶单位在助力增强定点帮扶村和脱贫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上下功夫。

责任科室:行业科

18.驻村帮扶。会同组织部门指导各地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轮换工作,突出县级统筹、因村派人、科学组织,强化派出单位联村帮扶。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培训和管理,引导其把更多精力放在助推当地产业发展上。

责任科室:行业科

19.校地帮扶。以校地协作为主题,持续推进“院校+”助力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行动,积极动员南阳师院、南阳理工学院等驻宛和宛属大中专院校,从产业服务、教育培训、理论研究、项目建设、消费帮扶等方面,深入探索校地在多领域、多层面的协作,推动院校和地方在协作共建中实现互利双赢。

责任科室:社会科

20.社会帮扶。会同市工商联等部门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到结对脱贫村投资兴业、开展帮扶。会同市民政等部门,完善激励机制,动员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努力打造一批社会组织助力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典型。

责任科室:社会科

21.联户帮扶。扎实组织开展“帮扶日”活动,利用每月“帮扶日”,动员组织各级结对帮扶人员常态化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个一”(开展一次调研、办好一件实事、宣讲一次政策、打扫一次庭院)活动,密切干群关系,提升群众对帮扶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

责任科室:行业科

(六)推进六项衔接,即村庄规划编制、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2.协同抓好村庄规划编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指引》和《村庄改造技术路线导则》,强化乡村建设规划和标准引领。加强资金支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规划。

23.协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按照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任务分工,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乡村高等级公路、水利、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四好农村路”为引领,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加快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安防工程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推进乡村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实施农村电网建设和电气化提升工程。

24.协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农村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好衔接资金支持开展的村庄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继续加强脱贫地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等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和维护。

25.协同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强化长效机制建设,以“整改完善、稳进提质”为目标,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以“协同治理、分类推进”为目标,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突破;以“补齐短板、提升水平”为目标,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优化治理方式,鼓励有条件的村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以“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为目标,提升村容村貌。

26.协同推进乡村治理。配合有关部门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强化派出单位联村帮扶;推广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等方式,鼓励各地划分综合网格,在乡村治理中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引导地方拓展积分应用领域,创新积分载体平台,扩大积分制覆盖范围,激发农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27.协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农村、进农户。配合市委农办等部门深入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配合宣传部门进一步强化农村文化产品供给保障,建设乡村文化人才库、文化领域专家库、典型案例数据库,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风貌和思想道德水平。

责任科室:机关各科室、乡村振兴监测中心

四、强化七项保障,即工作机制、资金、宣传引导、风险防范、督导考核、政治引领、队伍锻造

28.强化工作机制。在持续深化拓展脱贫攻坚期内探索实施的务实管用的攻坚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到思想不懈怠、工作不断档、政策不遗漏、责任不缺位,统筹做好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布局、一体化推进。

责任科室:机关各科室、乡村振兴监测中心

29.强化资金保障。做好2023年度中央和省级、市级衔接资金分配下达工作,确保资金投入规模总体稳定,资金分配合理合规。建立衔接资金使用指导目录,建立“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探索建立“以奖代补”“以效定补”等激励机制,鼓励实行发展类的补贴,倡导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实行月通报、季调度,确保4月、6月、9月中央衔接资金支出进度分别不低于30%、50%、75%,年底各级衔接资金全部支出。持续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办法,指导各地对过渡期形成的帮扶项目资产,及时登记确权,明确管理责任,强化日常管护;强化确权到村的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理,加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管理维护,确保持续发挥作用。将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及相关督查检查内容。

责任科室:规财科、项目科、督导科

30.强化宣传引导。坚持“线上”“线下”同向发力,加强与人民网、河南日报社南阳分社、河南广播电视台驻南阳记者站、南阳日报、南阳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合作,利用市乡村振兴局门户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和载体,常态化宣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就成效、新风新貌。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红旗渠精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精神,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热情干劲。

责任科室:宣传科

31.强化风险防范。增强忧患意识,紧盯防止返贫致贫、产业发展、稳岗就业、搬迁后续扶持、涉贫信访舆情、自然灾害、社会稳定等方面,全方位排查梳理化解风险点,逐项制定应急预案和措施,及时防范化解有效衔接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决防止出现“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重点加强涉贫信访妥善处置和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建立健全涉贫信访受理、办理、回访、通报、综合评价、责任追究等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涉贫信访责任追究办法,实现“涉贫信访总量降下来、群众满意度升起来”目标;加强涉贫舆情全天候检测、常态化防控、超前性处置等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化解,坚决防止造成网络舆情焦点、影响大局稳定。

责任科室:机关各科室、乡村振兴监测中心

32.强化督导考核。制定下发《南阳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考核奖惩办法》,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全面提升工作质量。组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暗访督导,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及时发现并指导解决问题。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抓好国家、省级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适时开展市级2023年度考核评价工作,全力做好国家和省2023年度考核评估服务保障各项工作。

责任科室:督导科

33.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推进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持续防止“四风”,推动建设清廉机关。

责任科室:人事科、宣传科、信访科

34.强化队伍锻造。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创新培训方式,抓好分级分类培训,重点抓好县乡领导干部、县乡乡村振兴系统干部、村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等示范培训,指导县乡抓好乡村振兴系统干部、乡村干部、帮扶干部等全员培训,不断提升干部政策水平和实战本领。

责任科室:人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