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全年365天出产蚕茧咋做到的?人工饲料“饼干”是核心

时间:2024-08-19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阅读次数:

       种桑养蚕的传统模式,如今已被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颠覆。他们摆脱了“靠天吃饭”的限制,让蚕宝宝吃上了“饼干”,实现全天、全年不间断养蚕。蚕宝宝吃的“饼干”是什么做的?工厂化养蚕如何实现365天出蚕茧?
  “现在公司1年的产茧量达4万吨。”公司董事长金耀说,工厂化养蚕比传统模式劳动生产率提高近500倍,还可节省96%的桑园面积,蚕丝强度、清洁度也明显好于传统方式生产的蚕丝,质量达到国家标准5A级以上。
  陌桑高科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全国茧丝绸行业年度创新企业,至今已获得各项专利331项,其中发明专利69项。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陌桑高科二期项目去年建成投产,是一座温度恒定在25℃至30℃、湿度恒定在70%左右的智慧化养蚕厂房。厂房里养了上亿条蚕,它们会在这里度过一生。
  陌桑高科的母公司巴贝集团是嵊州的真丝领带龙头企业,为打破原料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2012年起,陌桑高科先后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多家院校和研究机构联合组建科研团队,研究解决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难题。金耀介绍,工厂化养蚕,首先要解决人工饲料代替桑叶的问题,人工饲料“饼干”是核心。
  蒸煮车间是给蚕宝宝“烧饭”的“中央厨房”,约有3个篮球场大。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中央厨房”实现了食材采购、储存、加工、配送全链条智能化。
  进入“中央厨房”,首先映入眼帘的先是一袋袋堆放着的豆粕粉、玉米粉、桑叶粉等,生产部副经理王红霞说,这是制作“饼干”的原料,把这些粉和复合维生素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烹饪,就能给蚕宝宝做出“营养餐”。
  蚕从卵化到结成茧需要30天左右,会经历4次蜕皮,据此可将蚕分为5个龄期。“不同的龄期的蚕宝宝,咀嚼和消化能力不同,吃的‘饼干’配方也不同,刚才的原料适用于制作三龄蚕的‘大餐’。”王红霞介绍。
  喂食是全自动的,偌大的“餐厅”,就3位员工。按下墙上的一个按钮,只见一辆迷你型运输车接到指令,马上启动,去养蚕室接蚕宝宝来“吃饭”。不一会,一辆小车托着层层叠叠的白色塑料筐驶过来,通过自动感应开到指定位置,然后喂食机器人伸展机械臂,把塑料筐一个个送到了喂食流水线上。
  “饼干”是怎么研制出来的?
  时间拨回到2015年。用饲料替代桑叶可不容易,饲料里加什么?各种成分比例怎么控制?如何加工……一道道难题摆在大家面前。
  携手省农科院及其他科研机构的专家进行了7年探索、经过数以千计的试验之后,2019年1月,陌桑高科工厂化养蚕项目终获成功,实现了蚕品种和“饼干”饲料的完美匹配。其“高密度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在当年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入选中国科协组织评选的“颠覆性创新榜”。
  工厂化养蚕对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稍有不慎便会暴发疫病。在蚕宝宝“餐厅”外,调查员朱美蓉正对喂食流水线上的蚕宝宝进行“望诊”。“只要一条蚕出现问题,周边的蚕也会大面积死亡,整条生产线上的蚕几乎都得报废。”朱美蓉称,经过无数次试验,才逐渐构建起系统科学的防病体系。
  公司每个车间都有调查员,他们每天都要把不同状态的蚕送到实验室,由实验室检测、分析,并为蚕宝宝建立健康档案。
  实验室负责人程淑君解释,全龄工厂化养蚕没有先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参考。这几年团队克服了很多难题,和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的专家老师一起交流研究,才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
  在蚕茧加工车间,刚烘干的蚕茧洁白如雪,像瀑布一样从流水线上倾泻而出……这是养蚕结茧的最后一道工序。
  “公司每天生产的蚕茧供不应求。”金耀自豪地说,“全龄工厂化养蚕正推动传统桑蚕养殖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这是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