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22年麦播技术指导意见

             南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2年麦播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社会事业局(农办):

小麦是我市第一大优势作物,产量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二,种足种好小麦关系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据气象部门预测,十月份全市降水依然偏少,伏秋连旱可能对正常麦播造成不利影响。“小麦要丰产,七分在于种,三分在于管”。为高标准、高质量种足种好小麦,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根据近年来生产实际和今年气候特点,组织研究制定了2022年麦播技术指导意见。各地要充分认识抓好小麦高质量播种的重要性,做好抗旱播种的准备,结合实际,及早安排,科学谋划,抓好落实。



                                                                                                      南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9月20日



                                                             南阳市2022年麦播技术指导意见


今年我市秋播要在确保小麦播种面积稳定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整地播种质量,确保苗全、苗齐、苗匀,为培育冬前壮苗夯实基础。重点落实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一、提高整地质量。多年实践证明,高质量精细整地是避免深播弱苗、确保一播全苗、培育冬前壮苗,提高抗旱保墒能力,实现高产的重要措施。据跟踪调查,近年来我市高产典型地块的成功经验和采用的共性技术就是突出抓好深耕(松)耙压精细整地、播后适墒镇压为主的高质量、规范化整地技术。努力扩大深耕面积,各地要以“深(耕深25厘米以上)、细(表层土壤细碎,无明暗坷垃)、平(土地平整)、实(上虚下实)”为标准,提高整地质量。“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整地必须耙实”。一是秸秆还田地块,要深耕掩埋,做到“切碎、撒匀、深埋、压实”,防止掩埋不实造成土壤桥孔散墒过快,进而影响出苗;二是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深松)一次,耕深达到25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供水供肥能力,耕后再旋,耙实耙平;三是旋耕整地的地块,要求至少旋耕两遍,旋耕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耙实耙平。

二、科学配方施肥。推广有机与无机、大量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底施与追施相结合,在保稳产的前提下减少化肥用量。依据地力水平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亩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块,一般每亩总施氮肥(纯氮)为14~16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6~8公斤、钾肥(氧化钾)3~5公斤,氮肥底施与拔节期追施比例以6:4为宜;亩产500公斤左右的田块,每亩总施氮肥(纯氮)为12~14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5~7公斤、钾肥(氧化钾)3~5公斤,其中氮肥底施与起身-拔节期追施比例以7:3为宜。种植强筋、中强筋小麦品种稳氮增钾补硫,氮肥底追比以5:5为宜;种植弱筋小麦品种控氮增磷增钾,氮肥底追比例以7:3为宜。旱地麦田一次施足底肥,春季视苗情趁墒追肥。

三、品种合理布局。各地要结合实际,综合考虑不同区域气候条件、灌溉条件、地力水平、产业发展、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等因素,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做到主导品种明确,搭配品种合理。平原灌区(除南部部分外),以半冬性早熟品种为主,搭配弱春性品种。如:西农979、郑麦1860、郑麦379、百农4199、西农511、周麦36、中麦578、泛麦8号、平安11、洛麦26、豫农516、兰考198等。南部区域以弱春性早熟品种为主,搭配半冬性早熟品种。如:郑麦9023、郑麦119、先麦12号、先麦8号、宛麦19、宛麦18、宛麦21等。旱地区域以半冬性耐旱品种为主,如:洛旱22号等。

四、严格种子处理。播前种子药剂处理,是压低病虫基数,减轻后期防控压力,实现农药减量、绿色高效生产的重要措施。药剂处理一定要针对性强,以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全蚀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防控为重点,积极推广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坚决杜绝“白籽”。小麦茎基腐病和根腐病重发区选用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氰烯菌酯等针对性强的高效杀菌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防控纹枯病可选用咯菌腈、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衣剂及其复配种衣剂进行包衣。小麦全蚀病重发区使用专用杀菌剂硅噻菌胺悬浮剂拌种。南部条锈病早发区和冬繁区,可重点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种衣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田块,要实施土壤处理。对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区,选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配方进行拌种,以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多花黑麦草发生严重麦田,采取“一封一补”化除措施,于小麦播种后出苗前选用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土壤喷雾,雨前施药或施药后浇水增墒;小麦3叶1心期至越冬前或返青至拔节前,视田间草情喷施唑啉草酯或甲基二磺隆进行补杀。

五、规范标准播种。是奠定壮苗基础、构建高质量群体起点、协调群体与个体矛盾、实现丰产高效的重要措施,要力争做到适期、适量、适墒、适深播种。

一是适期播种。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在一般年份小麦盲目过晚推迟播期存在较大减产风险。各地要依据主推品种特性、播前土壤墒情和气象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播期。一般半冬性品种适期播种的日平均气温为14~16℃,保证冬前有效积温达550~600℃,冬前形成主茎6叶1心、单株分蘖3~5个、次生根5~8条的壮苗。我市小麦播种适期在10月15日~11月5日,半冬性品种为10月15日~25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25日~11月5日。按照“时到不等墒、墒好不等时”的要求,尽量做到适期播种,旱地可趁墒播种。

二是适量播种。一般高产田每亩基本苗为15~20万;中产田为20~25万。晚播麦田,应适当增加播量,每推迟2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但每亩基本苗最多不宜超过30万。播种均匀,杜绝堌蹲苗和缺苗断垄现象。

三是适墒播种。足墒播种是实现一播全苗,苗全、苗齐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小麦适播期下限范围内,应按照“宁可适当晚播几天,也不能种歉墒麦”的原则,墒情不足的要造墒播种,确保足墒播种,一播全苗。

四是适深播种。在高质量整地前提下,播种深度在3~5厘米,“适墒适当浅播、缺墒适当深播”,做到行距一致、播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

五是播后镇压。带镇压器的播种机要做到随播随压,不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后要用镇压器镇压。要控制好镇压力度,确保镇压质量,踏实土壤。

六、扎实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麦播困难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指导服务,确保麦播圆满完成。

一要强化生产指导。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分析生产形势,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高质量麦播技术方案。组织技术人员会同各级小麦专家,深入基层生产一线,指导服务群众落实麦播关键技术,确保技术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措施到田。

二要强化示范带动。各地要统筹项目资源,建好各类试验示范田,集成推广绿色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等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服务指导麦播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辐射带动农民群众科学种足种好小麦。

三要强化宣传培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创新技术服务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发放明白纸、挂图等形式及采取电视广播专家讲座、12316服务热线、公众号、微视频、远程会议等新媒体方法,积极开展线上培训,提高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