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 《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新野县、内乡县畜牧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农办(社会事业局),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已经局领导班子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2022年2月28日

 

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稳住农业基本盘,对于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标对表中央、省、市“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布局、重大任务、重大项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坚持“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持续推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主要目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总产稳定在140亿斤以上,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乡村产业加快发展。聚力打造“四千五特”农业大市。即,持续打造千万亩高标准永久基本农田大市、千万头畜禽养殖产业大市、千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大市、千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大市,重点培育花、药、果、菌、茶“五特”经济,着力建设全国特色农业发展强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城镇居民。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一、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

1.推进四个农业功能区建设。持续建设水源涵养地有机农业区、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农业区、平原优质粮油主产区、岗丘山地特色生态农业区等四个功能区,提升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

2.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继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持续实现粮食生产“两稳一优”,打造南阳盆地现代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强粮食耕、种、管、收全过程生产管理,推广“吨粮田”集成技术模式,在全市已建成的840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开展“百、千、万”亩“吨粮田”示范创建活动,每个县市区建立万亩示范方2-3个。2022年,全市粮食面积1900万亩以上,总产140亿斤以上。

3.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构建现代畜牧养殖体系,做强生猪产业,做大草畜产业,做精家禽产业,做优饲草产业,保持畜牧业强劲增长势头。探索推广集约养殖和智慧养猪新模式,推进就地屠宰加工,提升“调猪”向“调肉”转变水平。2022年,全市年出栏生猪850万头以上,肉蛋奶总产140万吨,畜牧业产值360亿元。创建5家河南省美丽牧场。重点支持牧原集团发展生猪全产业链。

4.稳定蔬菜生产。持续开展蔬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支持建设一批规模化示范基地,提高蔬菜产能和均衡供应能力。积极发展绿色有机蔬菜,提升设施装备机械化、智慧化水平,畅通产销衔接体系,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可控。蔬菜面积稳定在23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650万吨。

5.推进渔业发展。深入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持续推进渔业绿色、安全、融合、开放、规范发展,促进绿色兴渔、质量兴渔、品牌强渔,渔业利用水面面积稳定在116万亩,水产品产量10.5万吨。加强队伍及装备建设,提升渔业资源养护水平和能力,切实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推进南阳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

二、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6.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巩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大棚房”专项整治成果。精准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资金,实施耕地轮作项目、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加大化肥减量技术推广,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逐步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新建高标准农田63.4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2万亩。健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及时摸排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7.发展现代种业。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平台建设、育种创新攻关、良种繁育提升、龙头种企培育、种市场净化“六大工程”。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积极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龙头企业。立足南阳种业龙头企业发展实际和农业种质资源优势,加快邓州国家杂交小麦育种创新基地、邓州优质小麦制种大县、唐河花生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南阳牛、南阳黑猪、伏牛白山羊、淅川乌骨鸡等地方畜禽良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德南牛、皮南牛、南阳黑猪等新品种培育。加快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水平。

8.推进农业机械化。抓牢农机安全生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8%以上。落实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积极推广新机具新技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

9.夯实科技人才支撑创新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2022年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3500人。推进邓州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西峡、内乡两个省级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试点县共建工作,树立科技赋能示范样板。认真落实农业农村系统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推进高素质农民持证培训,持续推进农机驾驶员、执业兽医师、渔船驾驶员、农产品质检员、动物疫病防治员等农业行业特有工种颁证工作,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能共建活动。

10.提升抗灾减灾能力。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动植物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加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和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测报和防治。持续开展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推进强制免疫补助政策落实。做好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加强疫病净化和无疫小区建设。落实强制免疫、监测预警、无害化处理、检疫监管、动物指定通道管理等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加强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健全农业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强化农机、农药、沼气等安全使用。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

三、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11.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抓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规划高效生态农业基地1-2个,建设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2-3个。

12.开展产品认证。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组织一次认证产品拉网式排查,确保企业按照认证标准规范生产行为。实施西峡猕猴桃地标保护工程、桐柏茶叶地标保护工程、丹江口水库大水面绿色渔业示范基地项目。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20个。

13.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基地(点)100个以上,并全部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探索推广“合格证+追溯码”管理模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体系,试点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品牌农产品生产主体信用评价。深入推进“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全面推进县乡村网格化管理,加强源头管理控制。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生产销售监督检查,加大农兽药残留整治力度,严格执行禁限用农药、添加剂等有关规定,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14.持续推进品牌建设。完善“3+3”现代农业品牌发展体系,每个县(市区)创建2个市级以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塑强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和产权保护制度,擦亮打响当地“金字招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创建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2022年新创建20个以上市级知名农业品牌。

四、推进农业“三链”同构

15.抓好特色产业生产。擦亮粮食、生猪两张名片,做优做强花、果、药、菌、茶“五特”经济,2022年,花卉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水果面积达到58.5万亩,中药材面积突破200万亩,栽培香菇4.4亿袋,茶园总面积达到24.5万亩。

16.抓好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肉食品加工、面制品加工、食用油脂、食用菌等重点产业链,打造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以培育乳品龙头企业为重点,推进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以西峡、淅川为重点,打造全省重要的奶山羊生产基地。以30个省级产业化联合体为抓手,形成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组织体系,构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扎实推进肉食、粮油制品、食用菌、中药材、林产品、果蔬、乳制品、酒业八大产业集群建设,持续推进西峡香菇、新野肉牛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西峡县丁河镇、邓州市构林镇、南召县城郊乡3个产业强镇项目建设。加快内乡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和淅川果药、社旗蔬菜、唐河优质小麦、邓州生猪、镇平优质小麦、南召柞蚕、卧龙艾草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争取一批国家、省产业融合类项目。立足八大产业集群建设,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树立“一盘棋”思想,采取产业链招商、优势资源招商、定向招商等方式,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17.抓好农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动县市区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每个县新建一个数字农业产业园、数字田园、数字牧园、智能工厂或5G应用场景。推进牧原集团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和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创建1个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

18.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做好2022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调查摸底,谋划实施一批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支持西峡县申建国家级食用菌产地批发市场,指导开展田头市场建设。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推进淅川县全国试点县建设。打造好西峡县国家级和唐河县、桐柏县、西峡县三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9.抓好农业新业态培育。拓展农业功能,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持续培育发展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康养农业、创意农业、农村电商等农业新业态,着力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打造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抓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20.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培育生态农业市场主体,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推动建成一批生态农场典型样板。推广水肥一体化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用水效率。按照“一控二减三基本”的要求,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耕地质量保护。组织开展“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抓好“控水、减肥、减药”,推动农业节本增效。做好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等。

21.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围绕畜禽养殖环境治理、秸秆禁烧、散煤治理、农机作业扬尘治理等重点,强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省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市建设水平。秸秆综合利用率91.5%以上,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膜回收利用率90%以上。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力争实现100%。抓好长江流域禁捕禁渔工作,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力度,严管重罚。加快推进“蓝天卫士”系统升级改造。

六、推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22.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加大垃圾治理力度,持续开展农村清洁行动,解决农村垃圾收集、运输问题,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市场化保洁机制,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严格管控住河渠污水。积极开展农村水环境治理。2022年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9%以上。

23.推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风俗生活习惯和群众意愿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严格执行标准规范,改造提升不符合标准规范的卫生厕所,加强农村改厕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监管,2022年计划完成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1万户。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鼓励联村、联户、村镇一体处理。

24.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持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推进“四美乡村”“美丽小镇”和“五美庭院”建设。2022年,完成22个“美丽小镇”建设,着力打造300个“四美乡村”,完成21.3万户“五美庭院”建设。推动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用半年时间彻底扭转农村脏乱差局面。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围绕“三清一改”,整洁村庄环境,提升群众卫生意识。

25.协调推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农村供水保障行动等14个专项行动为抓手,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协调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突出解决农村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配合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四零”创建、扫黑除恶、非法宗教整治等工作。

七、深化农村改革创新

26.联动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加强土地承包合同及相关档案资料管理。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协同做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登记。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工作,分类处置,妥善化解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贯彻落实省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严格审批程序,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建立完善农村土地确权信息应用平台,市、县两级建立健全工商资本流转土地项目审查和监管制度。流转、托管土地面积分别稳定在460万亩、3000万亩(次)以上。

27.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盘活利用。贯彻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健全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台账和管理制度,巩固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成果,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力争所有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培育形成300个左右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

28.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引导农民合作社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000家以上。

八、加强自身建设

29.扛牢政治责任。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河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握政治因素,遵循客观规律,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30.强化本领提升。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三农”领域专业知识。持续开展“四懂四会”活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防范自然风险、疫病风险、市场风险、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31.强化作风建设。以“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推动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大提升大突破,以作风转变促进担当实干。扎实落实“13710”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大抓落实、快抓落实、狠抓落实22条措施,倡树“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理念,确保工作高质高效推进。持续开展“调研年”活动,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工作,认真开展蹲点调研,深入调研。

32.强化服务意识。持续优化涉农营商环境。当好企业金牌“店小二”。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推进职责权限科学有效发挥作用。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以上率下主动联系服务中小企业,建立健全问题快速收集、快速解决机制,从快从优解决问题。

33.强化忠诚担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政治定力。严格遵守党纪党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坚持“一案双查”“一岗双责”。坚持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严格内部审计和绩效管理,强化权力制约监督,管好用好项目资金。积极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落实到位,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强化法治思维,推进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经常化、制度化。妥善解决信访问题,切实抓好系统内维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