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1年南阳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
南阳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2021年南阳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社会事业局(农村工作局):
南阳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域,是全省5个超百亿斤的地市之一,也是全国第21个超百亿斤的地市。正常年景,南阳粮食总产分别占全国、全省的1%和10%,其中小麦占全国的2.5%。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做好小麦重大病虫防控,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据专家分析预测,今年我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防控任务艰巨。根据《2021年河南省“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豫农文〔2021〕52号),结合我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特点,市局制定了《2021年南阳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原则,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属地责任,切实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全力以赴抓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最大限度减轻危害损失,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2021年2月9日
2021年南阳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
南阳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是大区域流行性病害(小麦条锈病、玉米南方锈病),远距离迁飞性虫害(草地贪夜蛾、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重大病虫(小麦赤霉病、棉铃虫、玉米螟)的常发区和重发区。据农业农村部大区预报和植保专家分析会商,预测2021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麦穗呀,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贪夜蝇、棉铃虫等重大病虫害在我市呈偏重发生态势,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为做好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流行风险分析
根据农业农村部大区预报、田间病虫越冬基数调查及植保专家分析会商,预测2021年我市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将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4500万亩次。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小麦重大病虫总体上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000万亩次。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具有蔓延速度快、成灾频率高、大区域流行的特点,重发地块可造成产量损失30%以上,甚至绝收。我市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是小麦条锈病重要的冬繁区和春季流行区,小麦条锈病在冬季可以侵染繁殖2~3次,在春季可以侵染繁殖3~4次。我市处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小麦条锈病从长江流域麦区向黄淮海等主产麦区扩展蔓延的重要关口,是河南省防控条锈病的南大门,也是全国阻击小麦条锈病的主战场。2020年11月28日,淅川县在汉水流域及黄淮麦区率先发现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比偏重发生的2017年早17天,比大流行的2020年晚13天,见病时间是南阳历年来第二早的年份,预示着2021年春季小麦条锈病偏重发生的风险大。目前我市已在淅川、西峡、内乡、镇平、唐河等5个县10个乡镇查到冬前条锈病发病中心,发生面积205亩,其发生时间之早、范围之大、病点之多,程度之重为多年罕见。当前,我市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早播旺长麦田(2020年10月上旬播种的小麦),正常播种麦田还没有查到条锈病病叶,受寒潮的影响,我市2020年12月极端最低气温为-5.6~-11.0℃,2021年1月极端最低气温为-6.6~-12.3℃,旺长小麦受冻害,造成一部分感染条锈病菌的病叶枯死,对条锈病菌的冬繁起到了抑制作用。据农业农村部通报,目前条锈病主要在汉水流域、黄淮南部、及西南冬繁区扩展侵染蔓延,总体病情重于上年和常年,对黄淮海麦区春季流行构成较大威胁。立春已过,雨水将至,随着气温的回升,外地菌源持续大量传入,加上本地越冬菌源,一旦气候条件适宜,条锈病春季偏重发生的风险大。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具有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可防可控不可治的特点。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极易导致病害暴发流行,不仅造成严重减产、品质下降,其产生的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会导致人畜中毒,直接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小麦赤霉病菌主要在玉米秸秆、稻桩等农作物残体上越冬,我市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大,绝大部分推行秸秆还田,田间菌源充足,加之目前我市种植的小麦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差,一旦抽穗扬花期降雨偏多,小麦赤霉病就会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2010、2012、2016、2018年4次在全国偏重发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减产。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年际间波动大,从2010年-2020年11年间,小麦赤霉病在南阳4次偏重发生,年平均偏重发生概率36.6%,属大概率事件。“十二五”期间偏重发生概率为20%,“十三五”期间偏重发生概率为40%,2019、2020年连续2年在我市轻发生,2021年小麦赤霉病偏重发生的风险大。
(二)玉米重大病虫害。预计玉米主要病虫发生面积1300万亩次。草地贪夜蛾发生范围将扩大到大部分玉米种植区,见虫面积会继续增加,主要危害夏玉米,将集中危害晚播玉米和秋玉米;二代粘虫中度发生、集中危害夏玉米心叶;玉米螟、棉铃虫中度发生,其中三代玉米螟、四代棉铃虫发生程度明显偏重。
(三)水稻重大病虫害。预计水稻主要病虫发生面积200万亩次,其中“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中度发生;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偏重发生。
二、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千方百计保持粮食发展好势头,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加密监测预警,突出绿色防控,推进统防统治,组织应急防治,坚决遏制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和农药减量化有机统一。
(二)行动目标。确保小麦、玉米、水稻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跨区域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关键源头区和重发区防治处置率达到100%,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快推广,农药减量化持续推进。
三、重点任务
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抓住重点区域、关键时节,打好三大防控战役,赢得粮食丰收主动权。
(一)打好小麦“两病一虫”防控突击战。小麦条锈病:可防可控可治,关键是早发现、早打药。坚决落实“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打点保面”的防控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努力延缓病害流行速度;春季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O.5%~1%时,及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应治尽治,最大程度减轻病害损失。小麦赤霉病: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立足预防、适时用药”,抓住抽穗扬花期关键时期,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做到应防尽防。麦穗蚜:要结合小麦灌浆期的一喷三防,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压低虫口基数,减轻危害损失,同时,兼治叶锈病、白粉病等其它病虫害,达到一喷多效,实现综合控制。
(二)打好玉米重大虫害防控阻击战。草地贪夜蛾:加强监测,及时预警;进一步强化四条监测阻截带布控,层层阻截诱杀迁飞成虫;做好生物生态控制,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应急防治,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粘虫:密切关注灯下外来蛾量,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抓住幼虫3龄暴食危害前的关键期,突出早查早治和集中统一防治,防止局部暴发成灾。玉米螟:坚持压前控后,重点做好苗期、大喇叭口期防治,压低田间虫量,减轻后期发生程度和防治难度;棉铃虫:4代棉铃虫主要危害玉米穗部,采取成虫诱杀和幼虫防治相结合,玉米田防治与花生、蔬菜等作物田防治相结合,抓住三龄前抗性低的有利时机,及时开展药剂控制,努力减轻玉米穗期危害。
(三)打好水稻主要病虫防控攻坚战。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对稻飞虱,重点做到“压前控后”、严防后期突发成灾;对稻纵卷叶螟,要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功能叶(上三叶)。稻瘟病:狠抓叶瘟初发阶段和破口抽穗期预防,防止大面积流行。纹枯病:应突出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防控,遏制扩展危害。稻曲病:水稻抽穗扬花期及时喷药预防。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重大病虫监测网络,完善测报制度,增加测报人员,提升监测预报信息化水平。市县植保部门要加强重大病虫害源头区、常年重发区监测调查力度,密切跟踪、准确掌握发生消长动态,适时启动重大病虫周报制度,重大虫情当日即报。要加强大田普查和专家会商,准确把握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关键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二)加力推进统防统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指导,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病治虫效果、效率和效益。培育一批应急防治队伍,配备高效施药机械等现代化防控装备,提高重大病虫应急防治能力。支持各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自防自治,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开展科学防控;在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县、高产创建示范区和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要统一组织防控工作,确保统防统治全覆盖。
(三)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积极参加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加快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推广应用,集成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的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要融合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大力推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持续治理,促进农药减量化。
(四)推进科学安全用药。持续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和高效药械,坚持达标防治、对症选药、适时适量用药,严格执行安全问隔期用药规定,严防违规用药,避免乱用药。组织“科学认识农药使用”专题宣传,宣传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成效,营造良好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应将重大病虫害防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县抓落实”的基本原则和“政府主导、部门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压实防控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及早安排部署,强化督导检查,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顺利开展。
(二)强化指导服务。及时印发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和指导意见,层层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在防控关键时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派精干力量深入生产一线,举办现场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防治,确保防控技术落到实处。
(三)强化资金支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将防治工作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市县乡财政都要加大资金投入,根据防控需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和防控工作。各县区要管好用好中央财政农业减灾救灾资金和省财政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不得挤占挪用,确保监测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四)强化宣传引导。要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增强农民群众主动防治意识,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行动安排
(一)制定行动方案。2月上旬市局制定印发《2021年南阳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在2月底以前,细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市农业农村局粮食作物科。
(二)及时动员部署。3月上旬、4月上旬、6月中旬市农业农村局分别召开春季小麦条锈病普查、小麦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示范现场会、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推进会议。分阶段、分作物、分区域动员安排防控工作。
(三)准确会商趋势。3月上旬、4月上旬、6月中旬分别召开小麦条锈病发生形势分析会、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研判会、草地贪夜蛾等秋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组织农、科、教方面专家及重点测报区域站技术人员全面分析会商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形势,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四)严格信息报送。2月下旬-5月下旬实行小麦重大病虫、6月初-9月底实行水稻、玉米重大病虫发生防控信息“一周一报”制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关键时期实行日报制度,同时执行新发突发重大病虫害当天即报制度,及时掌握发生防治动态。
(五)加强督促指导。3月中旬至5月中旬、7月中旬至9月中旬,市局分别派专家指导组,落实分片包干联系督促落实制度,采取日常沟通联系和关键时期现场指导相结合形式,及时调度夏粮、秋粮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控进展,督促并协助各县区防控措施落实。
附件:1.2021年小麦“两病一虫”防控技术要点
2.2021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
3.2021年水稻“两迁”害虫防控技术要点
附件1
2021年小麦“两病一虫”防控技术要点
2021年小麦病虫害防治以条锈病、赤霉病和蚜虫“两病一虫”为主攻对象,抓住关键时机和落实关键措施,切实提高防效,减轻危害损失。
一、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可防可控可治,关键是早发现、早打药。坚决落实“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打点保面”的防控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努力延缓病害流行速度;春季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O.5%~1%时,及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应治尽治,最大程度减轻病害损失。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戊唑醇、氟环唑、己唑醇、丙环唑等。
二、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可防可控不可治,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立足预防、适时用药”,抓住抽穗扬花期关键时期,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做到应防尽防,切实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适期用药:全面落实“见花打药”药剂预防措施,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应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次施药,进行第二次防治。二是坚持合理选药:防治药剂应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农药产品剂型上尽可能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三是坚持科学施药: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无人机等施药机械等。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无人机作业,应添加沉降剂、控制作业高度和飞行速度,保证喷药量。
三、小麦蚜虫:突出抓好小麦穗期蚜虫防治,一旦百穗蚜量达500头立即组织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提倡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将杀虫剂与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科学配方、混合喷洒,综合控制白粉病、叶锈病等多种病虫危害,达到一喷多效。防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虫啉、呋虫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蚜酮等。
附件2
2021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
草地贪夜蛾是跨国界、远距离迁飞的重大害虫。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的要求,加强监测,及时预警;强化监测阻截带布控,层层阻截诱杀迁飞成虫;突出主要作物和关键节点,坚持群防群泊、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控相结合,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一、加强监测预警:增强测报力量,加密布设高空测报灯、性诱等监测设备,开展各地联合监测,同时加强同迁入我市虫源省区的虫情交流,信息实时共享,全面掌握成虫发生动态。以玉米为重点,定点定人定田,加强系统观测和大田普查,掌握产卵数量、幼虫密度、被害株率,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和关键防控时期,确保防控时效性和防控效果。
二、加快淮河监测防控带建设:桐柏、唐河、新野、邓州、宛城区、镇平等淮河监测防控带,要加密高空诱虫灯、测报灯、性诱剂架设密度,及时监测草地贪夜蛾迁飞动态,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要加强大田普查,对集中发生区实施统防统治、零星发生区实行点杀点治,降低发生基数,减轻发生为害和传播蔓延,保护玉米生产安全。
三、优化技术措施:一是理化诱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二是生物防治。采用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促进可持续治理。三是科学用药。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推广应用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甲维盐、虱螨脲、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等,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
附件3
2021年水稻“两迁”害虫防控技术要点
水稻“两迁”害虫是远距离、跨区域迁飞性重大害虫,具有突发性、暴发性等特点,加强本地迁入虫量监测、实施达标防治、推行统防统治和科学用药。
一、加强迁入虫量监测:桐柏、南召是我市水稻种植大县,要根据“两迁”害虫迁飞和发生规律,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开展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全面掌握迁入动态和种群消长,以及害虫抗药性变化。并及时在全国和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控信息平台上报动态信息,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二、实施达标防控策略:我市是“两迁”害虫北迁的末端区域,是“两迁”害虫的偶发区。应重点加强水稻生长中后期田间普查,采取达标防治的控制策略,将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阅值以内,并减少回迁虫源基数,减轻江南和华南双季晚稻的防治压力。
三、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稻飞虱坚持“狠治主害前代压基数、防治主害代控危害”的防治策略,稻纵卷叶螟抓住卵孵化初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采取“达标用药”策略。稻飞虱防治可选用三氟苯嘧啶、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胺、烯啶虫胺等,稻纵卷叶螟防治可选用甲维盐、阿维菌素、茚虫威、多杀菌素、乙基多杀菌素、氰氟虫腙、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毒死蜱、丙溴磷等。同时,加强交替、轮换用药指导,避免同一种药剂在不同稻区间或同一稻区内循环、连续使用,有效延缓和治理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