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1年南阳市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防控预案》的通知

南阳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2021年南阳市小麦条锈病和

赤霉病防控预案》的通知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社会事业局(农村工作局):

据农业农村部预测,今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在黄淮海南部偏重流行风险大。我市是小麦主产区,也是两病春季重点流行区,监测防控任务异常艰巨。为切实做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工作,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的原则,制定了《2021年南阳市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防控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切实抓好落实。

 

   2021年2月8日



2021年南阳市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防控预案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做好小麦重大病虫防控,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是我国一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是影响我市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的重大病害。南阳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是小麦条锈病的常发区、早发区和重发区,小麦赤霉病的重发区。据农业农村部预测,今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在我市偏重流行风险大。为切实搞好防控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危害损失,确保小麦丰产丰收,特制订本预案。

一、2021年我市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流行风险分析

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具有蔓延速度快、成灾频率高、大区域流行的特点,重发地块可造成产量损失30%以上,甚至绝收。我市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是小麦条锈病重要的冬繁区和春季流行区,小麦条锈病在冬季可以侵染繁殖2~3次,在春季可以侵染繁殖3~4次。我市处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小麦条锈病从长江流域麦区向黄淮海等主产麦区扩展蔓延的重要关口,是河南省防控条锈病的南大门,也是全国阻击小麦条锈病的主战场。2020年11月28日,淅川县在汉水流域及黄淮麦区率先发现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比偏重发生的2017年早17天,比大流行的2020年晚13天,见病时间是南阳历年来第二早的年份,预示着2021年春季小麦条锈病偏重发生的风险大。目前我市已在淅川、西峡、内乡、镇平、唐河等5个县10个乡镇查到冬前条锈病发病中心,发生面积205亩,其发生时间之早、范围之大、病点之多,程度之重为多年罕见。据农业农村部通报,目前条锈病主要在汉水流域、黄淮南部、及西南冬繁区扩展侵染蔓延,总体病情重于上年和常年,对黄淮海麦区春季流行构成较大威胁。雨水已过,随着气温的回升,外地菌源持续大量传入,加上本地越冬菌源,一旦气候条件适宜,条锈病春季偏重发生的风险大。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具有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可防可控不可治的特点。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极易导致病害暴发流行,不仅造成严重减产、品质下降,其产生的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会导致人畜中毒,直接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小麦赤霉病菌主要在玉米秸秆、稻桩等农作物残体上越冬,我市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大,绝大部分推行秸秆还田,田间菌源充足,加之目前我市种植的小麦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差,一旦抽穗扬花期降雨,小麦赤霉病就会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2010、2012、2016、2018年4次在全国偏重发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减产。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年际间波动大,从2010年-2020年11年间,小麦赤霉病在南阳4次偏重发生,年平均偏重发生概率36.6%,属大概率事件。“十二五”期间重发生概率为20%,“十三五”期间重发生概率为40%。2019、2020年连续2年在我市轻发生,2021年偏重发生的风险大。

二、防控工作的指导思想、防控策略及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分类管理、科技支撑、绿色防控。

坚持准确监测、科学研判,应急防治、统防统治、群防群治相结合,全力遏制条锈病、赤霉病暴发流行危害,最大程度减轻病害损失,确保小麦生产安全。

(二)防治策略:对小麦条锈病,大力推行"加强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打点保面"的防治对策,立足早发现、早治疗、治早治小治了,把条锈病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避免大面积爆发流行。对小麦赤霉病,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抓住抽穗扬花期关键时期,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防在发病之前,遏制病害大面积暴发流行。

(三)目标要求:小麦条绣病应急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小麦赤霉病防控覆盖率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比例5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80%以上,病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三、落实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的关键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已经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县抓落实”的基本原则和“政府主导、部门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担负起重大病虫害防治监督管理的职责,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组织植物保护工作机构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有关技术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宣传、动员、组织等工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农业生产经营者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做好生产经营范围内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将防治工作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县乡财政都要加大资金投入,根据防控需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各县区要管好用好中央财政资金和省财政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不得挤占挪用,确保监测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准确监测预警。市县植保机构要切实加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要加密小麦条锈病调查和普查频次,及时准确了解发生动态。小麦条锈病要按照“加强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打点保面”防治策略,立足早发现、早治疗、治早治小治了,把条锈病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避免大面积爆发流行。对小麦赤霉病,要密切关注春季天气变化,加强分析会商,注重短期预报,科学研判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采取孢子捕捉和田间调查相结合、专业测报和群众自查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病害测报的准确性。要严格执行重大病虫信息周报制度,强化消长动态系统监测,提前发出趋势预报和防治警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绝不允许因监测不准,预报失误,贻误防治战机,造成工作被动。

(四)实施科学防控。小麦条锈病可防可控可治,关键是早发现、早打药。坚决落实“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打点保面”的防控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春季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O.5%~1%时,及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应治尽治,最大程度减轻病害损失。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戊唑醇、氟环唑、己唑醇、丙环唑等。小麦赤霉病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立足预防、适时用药”,抓住抽穗扬花期关键时期,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做到应防尽防。防治药剂应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农药产品剂型上尽可能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无人机等施药机械等。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无人机作业,应添加沉降剂、控制作业高度和飞行速度,保证喷药量。在搞好条锈病、赤霉病防控的同时,对小麦茎基腐病、白粉病、纹枯病、叶锈病、麦蜘蛛、麦穗蚜等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工作也不能丝毫放松。

(五)推进统防统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时间紧,技术要求高,特别是小麦赤霉病花期侵染、灌浆后显症、成熟期成灾,只有预防才能控制病害流行,且防治窗口期短,实践证明开展大规模统防统治防治效果较好。一是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二是利用补贴的办法,组织调动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市场化统防统治三是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自防自治,并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开展科学防控四是在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统一组织防控工作,确保统防统治全覆盖。

(六)强化宣传指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短信微信、张贴挂图、悬挂标语、印发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强化对防控工作的宣传,使广大农民了解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的危害,掌握防治方法,增强主动防治意识,尽可能多的动员广大农民参与到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的防控中去。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确保防控技术落到实处,尤其在关键节点,组织专家分片包乡包村,对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指导。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争时间,抢速度,坚决打赢小麦重大病虫防控这场硬仗。